30)
1929年6月,长江轮船上,20岁的张爱萍穿着一身学生装,怀里揣着党组织的介绍信。船过三峡时,他扶着栏杆眺望瞿塘峡的雄关,想起临行前县委书记的嘱托:"上海是龙潭虎穴,也是革命的熔炉,你要在那里淬炼成钢。"
抵达上海后,他被分配到闸北区委工作,住在棚户区的阁楼里。白天,他是洋行里的学徒,穿着不合身的西装,默记着来往的可疑人员;夜晚,他提着浆糊桶在里弄墙壁上张贴传单,油墨沾满了手指,却觉得比任何颜料都珍贵。有次在张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标语时,突然遇到巡捕查房,他急中生智钻进垃圾桶,刺鼻的馊臭味里,听见巡捕的皮鞋声从头顶踩过。
同年秋天,他升任闸北区委副书记,负责领导工人罢工。在一家纱厂的秘密会议上,他给工人们讲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一个满脸皱纹的女工问:"我们这辈子还能见到那样的日子吗?"他指着窗外的星星:"只要我们像星星一样聚在一起,就没有照不亮的黑夜。"那次罢工坚持了三天,最终迫使资本家提高了工资。
然而,白色恐怖如影随形。10月的一个雨夜,他在接头时被捕,关押在外国巡捕房的地下室。审讯室里,洋人巡捕用皮鞭抽打他的后背,问他党组织的名单。他咬着牙说:"要打要杀随便,想从我嘴里掏出一个字,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敌人又把他关进单人牢房,不给吃喝,他就靠着墙上渗下的水珠维持生命,在牢房的墙壁上用指甲刻下"共产党万岁"。
一个月后,党组织通过合法途径将他营救出狱。出狱那天,他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却执意先去区委汇报工作。同志们看着他身上的伤疤落泪,他却笑着说:"这是革命给我的勋章。"没过多久,他再次被捕,这次被国民党保安队关押了三个月,无论敌人用金钱诱惑还是死亡威胁,他始终守口如瓶。1929年12月,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他终于出狱,当天就接到了前往红军部队的命令。
离开上海前,他特意去了外滩。黄浦江上游轮穿梭,租界里的霓虹闪烁,他在心里默念:"总有一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会属于人民。"登上去苏区的火车时,他摸了摸怀里那本被狱友鲜血染红一角的《共产党宣言》,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苏区烽火铸锋芒(1930-1934)
1930年底,闽西的山路上,张爱萍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肩上扛着步枪,跟着队伍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