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字,托人送到抗洪前线。护士劝他多休息,他说:"我虽然上不了堤,但笔能当枪用。"
最后的军礼
2003年的夏天,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93岁的张爱萍已经很虚弱了。孙子趴在床边给他读《张爱萍军事文选》,读到"为人民当兵,为人民打仗"时,他的手指微微动了动。
7月5日傍晚,夕阳透过窗户照在病房墙上的军徽上。他忽然清醒过来,示意护士拿来军装。家人含泪帮他穿上挂满勋章的礼服,他用尽最后力气,对着窗外的方向敬了一个军礼——那是向着军旗,向着他战斗了一辈子的祖国和人民。
20时35分,这位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将军,在睡梦中安详离去。送别的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战友,有他亲手培养的海军将领,有"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还有带着孩子来送行的普通市民。有人举着他写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人捧着他拍摄的《东海日出》照片——那是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
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在了三个地方:四川达县的家乡泥土里,他说要陪着父老乡亲;黄海的波涛中,那是他创建的海军守护的海疆;罗布泊的戈壁上,那里绽放过他和战友们点燃的"太阳"。
从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上将,从红军小队长到国防部长,从战地诗人到科技统帅,张爱萍的一生像一条奔流的河,穿越战火,滋养大地,最终汇入民族复兴的海洋。他留下的不只是勋章和战绩,更是一种精神——像他笔下的神剑,直刺苍穹;像他镜头里的胡杨,坚韧不拔;像他始终坚守的信念,为人民而生,为祖国而战。
这精神,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
喜欢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