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洪水,只能连成品带废料一起埋了;青铜作坊也一样,刚浇铸好的容器还没来得及打磨,就被迫紧急处理。
这就像今天的服装厂,仓库被淹前,会把衣服、布料、针线一股脑打包,哪来得及分“新款”和“残次品”?
结语:让古蜀人自己“说话”
把三星堆与金沙的器物处理归为“祭祀”,就像给一幅抽象画强行贴标签——我们看到的“神秘”,可能只是没看懂古人的“日常”。
这些破碎的青铜、烧灼的玉器、沉默的象牙,或许不是献给神灵的祭品,而是古蜀人在洪水、战乱、权力更迭中,留下的“生存日记”。它们告诉我们: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和我们一样,会爱惜自己的工具,会储存粮食,会在灾难来临时拼命保护家当。
他们没有留下文字,但器物的每一道裂痕、土层的每一粒砂、环境的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一个更真实的故事——不是神秘的祭祀,而是一个文明在时光中挣扎、坚守、延续的温度。
考古的意义,不在于找到“唯一答案”,而在于承认“可能性”。或许有一天,新的考古发现会推翻这些猜想,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说:古蜀文明的密码,不该只有“祭祀”这一把钥匙。那些被误读的器物,值得更开放、更贴近人性的解读。
喜欢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