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平时不起眼,被困时却能救命。曾有驴友在理县山区遭遇滑坡,正是靠口哨被救援人员发现,坚持到了第二天清晨。
- 留存“关键信息”:记牢目的地乡镇政府的值班电话、附近景区的救援电话,甚至可以存一个当地民宿老板的联系方式——他们熟悉地形,往往能提供最及时的帮助。出发前给家人发一份详细行程,约定“每6小时报平安”的规则,让牵挂你的人心中有数。
行程中:练就识别风险的“火眼金睛”
- 远离“三类危险区”:沟谷底部是泥石流的“天然跑道”,2013年五显岗的农家乐就建在这样的位置,最终被150万立方米的泥流吞噬;陡坡脚下(坡度超30°的山体下方)是滑坡的“重灾区”,茂县新磨村的悲剧早已证明这一点;河道边看似清凉,却可能被突发的山洪卷走——这些地方哪怕风景再诱人,也别停留超过10分钟。
- 读懂“自然的暗号”:溪水是山的“脉搏”,若原本清澈的溪流突然变浑、水位骤涨,甚至夹杂着细小石块翻滚,那是泥石流快来的信号;山坡是山的“皮肤”,若发现新出现的裂缝(哪怕只有手指宽)、坡脚土体鼓包、或是干燥的崖壁突然渗水,说明山体在松动;声音是山的“呼吸”,远处传来闷雷声般的轰鸣(非雷电),很可能是土石在滑动——遇到任何一种,立刻撤离,别回头捡东西。
- 谨慎“山区行车”:雨天在川西山路开车,要把“慢”刻进心里。看到“前方滑坡区,雨天禁行”的警示牌,别侥幸闯过去;发现路面有新鲜落石、泥浆痕迹,果断掉头绕路;经过隧道口、悬崖边时,不要停车观景,这些地方是落石的“高发区”。与前车保持至少500米距离,一旦前方出事,能有足够的刹车空间——2025年理县古尔沟的崩塌事故中,就有司机因跟车太近,被巨石砸中了车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遇险情:掌握“向生而跑”的逃生法则
- 滑坡/崩塌来了:别慌,先判断滑动方向。若看到土石从左侧山坡往下滑,立刻向右侧的高处跑;若从前方山顶坠落,就往左右两侧的山脊线冲——记住,垂直于滑动方向的高处,是唯一的生路。千万别顺着滑坡方向跑,你跑不过每秒5米的土石流。曾有村民在茂县垮塌前,看到山坡裂缝在扩大,立刻带着家人往侧面的玉米地跑,刚爬上田埂,身后的房屋就被埋了。
- 泥石流来了:它比滑坡更“狡猾”,会顺着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