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但在遗址中发现了火山玻璃珠,其成分与龙门山火山岩一致。这表明在古蜀时期,可能发生过龙门山的远程火山喷发,火山灰随着气流飘散到三星堆地区。火山灰不仅可能携带高温,对文物造成直接的热损伤,还可能改变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难的影响。
三、火山爆发理论:被忽视的灾难力量
(一)高温的毁灭力量:文物的变形与碳化
1. 金属的高温变形
火山爆发时,会产生高温的火山灰流,温度可达800 - 1000℃。在这样的高温下,金属文物的形态发生了显着变化。三星堆的金杖,其木质内芯在高温中迅速碳化,外层金箔虽然具有较高的熔点,但也因热胀冷缩产生了褶皱和变形。金箔表面还出现了黑色斑点,这是火山灰中的硫化物与金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青铜神树的枝丫连接处,由于锡元素在高温下向表面富集,形成了低熔点共晶相,熔点约为800℃,导致此处率先断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断裂面,可以发现青铜晶粒因高温而粗化,原本紧密排列的晶粒变得松散,就像被煮熟的米粒一样,这大大降低了青铜的强度和韧性。
2. 陶瓷与玉器的玻璃化转变
部分陶器表面形成了玻璃质层,这一现象是判断火山高温作用的重要证据。要使陶器表面玻璃化,需要持续700℃以上的高温,而古蜀人日常使用的篝火温度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只有火山灰流的高温才能在短时间内将陶器表面的矿物质熔化,冷却后形成玻璃质层。玉器也受到了高温的影响,一些透闪石质玉器发生了辉石化,这是由于受热(700 - 800℃)导致的矿物结构转变。完全辉石化的透辉石劣化程度最高,表面变得酥粉,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质地。
(二)火山弹的致命冲击:文物的破碎与损毁
1. 玄武岩碎石的高速撞击
火山爆发还会喷射出大量的火山弹,这些火山弹多为玄武岩碎石,硬度可达7。它们以每秒15 - 20米的速度从高空坠落,犹如一颗颗从天而降的炮弹,对地面的文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青铜大立人像的肩部有一个0.5厘米深的凹坑,边缘青铜被挤压外凸,坑内残留着玄武岩碎屑,这无疑是火山弹撞击的铁证。这种高速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了青铜器的承受极限,使得青铜在瞬间发生塑性变形。
2. 玉器的解理断裂之谜
玉器的损坏模式也与火山弹的冲击有关。玉璋等玉器出现了平整如刀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