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求丰收得丰收。仪式结束后,全村人聚在接引寺的院坝里吃"百家宴",每家带一道菜,有腊肉炖笋、凉拌折耳根、蒸玉米粑,热闹得像过年。外地游客赶上了,也能凑个热闹,主人家从不小气,会拉着你尝这尝那,说"来了就是一家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08年的祭龙节,比往年热闹。刚收完小麦的村民们脸上带着笑,孩子们追着蝴蝶跑,白龙潭的彩虹特别鲜艳,连住持都说"是老龙高兴了"。没人知道,这是银厂沟最后的盛宴。一个月后,大地的褶皱重新洗牌,那些瀑布、栈道、村庄,连同玉米的香甜、钟声的悠长,都被埋进了土石里,只在幸存者的记忆里,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三、5月12日:峡谷的最后四分钟
银厂沟的消失不是瞬间的毁灭,而是一场持续四分钟的"慢镜头灾难"。从最初的地面摇晃到最终的山体崩塌,每个阶段都藏着地壳运动的密码,只是当时没人能读懂这些来自地下的警告。
1. 第一分钟:跳舞的石头
14时28分,银厂沟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王勇看见操场边的排水沟突然冒出气泡,像水开了一样"咕嘟"作响。紧接着,脚下的地面开始上下跳动,不是左右晃,而是像踩在弹簧床上——后来才知道,这是地震纵波(P波)的"先头部队",正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从地下14公里处冲来。
他吹哨让孩子们往教室跑,却发现平时温顺的石头在"跳舞":操场边的鹅卵石自己滚了起来,有的还蹦起半尺高;教室墙上的黑板报,粉笔字顺着裂缝往下掉,"好好学习"四个字渐渐变成了"好好学"。这时,远处的白龙潭传来奇怪的轰鸣声,不是瀑布的声音,更像闷雷滚过峡谷。
地质学家说,这是岩层"弹性回跳"的开始。被长期挤压的岩石突然断裂,就像被拉直的橡皮筋猛地弹回,释放的能量让地表开始震动。银厂沟的石灰岩因为质地坚硬,储存的弹性势能更大,震动起来也更剧烈——就像敲钟,越硬的钟声响得越响。在白龙潭瀑布上方,一块巨大的石灰岩在纵波冲击下,表面出现了放射状的裂纹,就像被打碎的玻璃,只是暂时还维持着整体形状。
沟里的农家乐里,正在吃饭的游客们经历了更诡异的一幕:桌上的碗筷突然集体跳起,碗里的茶水上下颠簸却不洒出;挂在墙上的腊肉像钟摆一样摇晃,挂钩与墙壁摩擦发出"吱呀"声;最让人惊讶的是酒瓶,它们在桌面上滑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