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方剂搭配种植药材。比如“独活寄生汤”片区,同时种植着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等药材,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促进生长,正如孙思邈提倡的“药有相须、相使,宜配合种植”。技术员们还在田间设置了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药材生长数据,这些数据会同步到云端系统,与古籍中“杜仲宜阴坡,牛膝喜湿润”的记载进行比对分析,形成“古法+科技”的种植方案。李师傅笑着说:“孙真人当年靠经验,我们现在靠数据,但说到底都是为了种出好药。”
药园深处的“药膳食材区”里,川芎、白芷、天麻等可入膳的药材长势正好。每到采收季节,这里会举办“药王膳体验活动”,邀请当地农户和游客一起制作辛夷花煎蛋、天麻炖鸡等传统药膳。70岁的王婆婆是活动的常客,她的手艺传自祖辈:“我奶奶说,孙真人当年就在这谷里教大家用辛夷花做菜,说‘春吃辛夷,夏祛暑气’。你看这花煎蛋,蛋要土鸡蛋,花要刚开的,火候不能大,吃着才有清香味。”活动现场,孩子们围着石臼学捣药,木杵撞击石臼的“咚咚”声,与远处药王谷祭祀大典的鼓声遥相呼应,仿佛穿越千年的对话。
药园旁还建有“药王医药文化馆”,馆内陈列着孙思邈在江油活动的史料复刻件:“药王石室”的药方拓片上,“治头痛方:辛夷、川芎、白芷各等分,蜜丸”的字迹清晰可辨;炼丹炉的复原模型旁,摆放着用传统工艺制作的丹药模具;互动展柜里,游客可以通过AR技术“穿越”到唐代,看虚拟的孙思邈在药园里辨识药材、记录药性。最受欢迎的是“药材气味体验区”,数十个玻璃瓶里装着不同药材的干品,轻轻一嗅,苍术的辛辣、厚朴的苦香、辛夷的清甜便在鼻尖萦绕,让人真切感受到孙思邈当年“遍尝百草知性味”的艰辛。
“新新计划”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中药森林步道”的修复。这条14公里长的步道沿孙思邈当年采药的路线修建,沿途设置了108个解说牌,每个牌子对应一种药材,既有植物学特征介绍,也有孙思邈的用药心得。比如在七叶一枝花旁,牌子上写着:“孙思邈言:‘此草形如七叶,顶端一花,能解蛇毒,捣烂敷之即效。’民间称‘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徒步的游客常常停下脚步,对照牌子辨认路边的药草,有孩子还会学着孙思邈的样子,轻轻摘下一片叶子闻闻气味,惹得同行的大人笑道:“小心点,别真学药王尝药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