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五千三百多个,从妇科调经到儿科惊风,从外科疮疡到针灸穴位,甚至连"食治养性"都单独成篇。他在序言中写下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不仅是书名的由来,更是他一生行医的准则。
令人惊叹的是,这部着作打破了魏晋以来"非经方不敢用"的陈规。在此之前,医者多固守《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成方,不敢越雷池一步。孙思邈却大胆提出"一病而立数方,一方而治数病"的理念,收录了大量民间验方:有山村老妪用"南瓜子驱虫"的土法,有渔民"海带治瘿瘤(甲状腺肿大)"的经验,甚至还有西域传来的"胡麻仁润燥"之术。他在书中坦然承认:"许多方子非出古籍,乃山野百姓口传心授,然其效甚佳,不敢因出身微贱而弃之。"
更具开创性的是,《千金要方》将"妇人方"置于全书开篇,其后专设"少小婴孺方",首次系统确立了妇科、儿科的独立地位。在"妇人方"中,他详细记载了孕妇"逐月养胎法",提出"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以"令子贤明多智"的胎教理念;在"儿科方"中,他强调"小儿肌肤嫩弱,不宜厚衣",主张"常令见风日"以增强体质,这些观点即便在今日看来仍具科学性。
公元682年,百岁高龄的孙思邈完成了《千金翼方》三十卷。这部着作既是对《千金要方》的补充,更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千金要方》中,他曾误将人体双穴记为三百零一对,单穴四十八个,总数六百五十个;发现错误后,他在《千金翼方》中郑重更正为"双穴三百对,单穴四十九个",并在序言中自责:"老眼昏花,误记穴位,幸得及早修正,否则误人治病,罪莫大焉。"这种对医学的敬畏之心,让后世医者无不肃然起敬。
除了两部《千金方》,孙思邈的医学成就更体现在无数开创性的实践中。他首创"阿是穴"理论,某次为腿痛患者针灸时,遍寻古籍记载的穴位无效,患者痛呼"是这里!是这里!"("阿是"为方言"就是这里"之意),他应声下针,疼痛立止,由此总结出"以痛为腧"的取穴法,至今仍是针灸学的重要原则。
在外科领域,他创造性地使用葱叶作为导尿管——取新鲜葱叶,剥去外皮,保留内膜,剪去尖端,润滑后轻轻插入尿道,成功为尿闭患者导尿,这比西方使用金属导尿管早了一千多年。他还记载了下颌骨脱臼的整复术:"令患者坐定,医者以两手托住下颌,拇指按压臼齿,轻轻向上推送,同时令患者闭口",其操作步骤与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