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后的货架上,新到了批"电子管冰淇淋",造型是缩小版的示波管,蓝色的奶油里埋着巧克力做的灯丝,咬一口,甜津津的,像把童年的月光含在了嘴里。
冬至那天,东郊的老人们聚在"工人食堂"吃羊肉汤。张嬢嬢带来了自己腌的泡菜,李大爷拎着瓶珍藏的泸州老窖,老郑师傅特意穿了件洗得发白的工装。电视里放着厂里当年的纪录片,黑白画面里,年轻的他们正抬着设备往车间走,脚步踏得地面咚咚响。"快看,那是你王伯伯!"张嬢嬢指着屏幕,眼睛亮得像星星。窗外,年轻人在拍雪景,老厂房的红砖墙顶着白雪,像块冻住了时光的琥珀。
夜深了,我最后一个离开食堂。雪落在老铁轨上,把铆钉盖成了小小的雪蘑菇。远处的livehouse还在唱,歌声混着雪花簌簌的声响,温柔得像母亲的摇篮曲。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电子管通电时会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那是电子在跳舞。现在的东郊,也在跳一支永恒的舞——老与少,旧与新,过去与未来,踩着时光的节拍,永远不停歇。
雪越下越大,把106信箱的木牌盖成了白色。但我知道,等春天来了,雪会化成水,渗进红砖墙的缝隙里,滋养出新的青苔。就像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从来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是变成了砖缝里的养分,让东郊的明天,长得更茂盛。
九、年轮上的新芽
惊蛰刚过,东郊的梧桐就冒出了新芽。老陈修车铺门口的水泥地上,不知何时拱出几株婆婆纳,淡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像撒了把碎宝石。"这花当年厂里的花坛里多的是,"他蹲下来给花苗培土,"苏联专家说,这花耐活,像咱们工人。"
东郊记忆的老机床旁,新摆了台3D打印机。技术员小周正指导几个老人操作,王婆婆戴着老花镜,看着喷头吐出层层叠叠的塑料丝,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东西不用刨子不用锉,就能变出花来?"小周笑着打印出一朵塑料茉莉花,递到老人手里:"您闻闻,还带着当年车间的机油香呢——我们加了特制的香精。"王婆婆放在鼻尖嗅了嗅,眼睛笑成了月牙:"真像!当年你张爷爷给我摘的茉莉花,就是这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厂史故事屋"开张那天,来了好多攥着老物件的老人。李大爷抱来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1965年的厂徽、1978年的先进奖状,还有张泛黄的电影票根——是厂里俱乐部放《红色娘子军》的票。"这些东西比我孙子还金贵,"他边说边把物件放进展示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