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晕染、模糊,原本生动的画面逐渐变得面目全非。考古队员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珍贵文物在眼前消逝,却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悲痛与自责。郭沫若更是痛心疾首,他深知自己的决策失误给国家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此次事件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惨痛的教训之一,也让郭沫若备受争议。许多考古学家对他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他过于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了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尽管他后来积极推动文物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但定陵文物的损毁已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时刻提醒着后人,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
情感迷雾,悲剧终章
1938年,郭沫若在一次抗战文艺演出中邂逅了于立群。当时,于立群是当红影星,她容貌秀丽,气质出众,在舞台上演唱《黄河大合唱》时,那激昂的旋律从她口中唱出,仿佛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郭沫若被她的美貌、才华和爱国热情深深吸引,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于立群本就对郭沫若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心怀崇拜,在他的热情攻势下,很快便坠入爱河。
1939年元旦过后,郭沫若与于立群在重庆举行了婚礼,从此携手走过了四十年的岁月。婚后,于立群成为了郭沫若生活中的贤内助和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她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郭沫若能够安心工作;同时,她还协助郭沫若整理资料、抄写文章,她的书法娟秀工整,郭沫若的许多重要文章都出自她的笔下。在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于立群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她整日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里,精神恍惚。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她偶然发现了姐姐于立忱的日记。当她颤抖着双手翻开日记,一段尘封已久、不堪回首的往事展现在她面前。原来,姐姐于立忱也曾与郭沫若有过一段感情纠葛。当年,于立忱前往东京采访郭沫若,两人相识相恋,于立忱甚至为郭沫若怀了孩子。但最终,郭沫若却抛弃了她,让她打掉孩子,于立忱无法承受这巨大的打击,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
于立群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她与姐姐从小感情深厚,姐姐的离世一直是她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如今得知姐姐的死竟然与自己深爱的丈夫有关,她感到自己被最亲近的人背叛,内心充满了痛苦、愤怒和绝望。那段时间,她整日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