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不仅丰富了中国读者的文学视野,也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老舍文学奖:市井烟火里的人文情怀
冯小涓:散文天地的抒情者
冯小涓生于四川绵阳,这座浸润着三国文化与蜀地灵韵的城市,赋予了她细腻的情感与敏锐的观察力。涪江悠悠穿城而过,富乐山的云雾常年缭绕,李白杜甫曾在此留下的诗篇,以及街巷中飘散的米粉香气,共同构筑了她创作的灵感源泉。年少时,她常在江边漫步,看夕阳将江面染成金色,听老人们讲述“涪翁”的传说;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里穿梭,触摸斑驳的城墙,感受历史的厚重。这些经历,让她对生活充满热爱,也让她学会用文字捕捉平凡日子里的诗意与温情。
冯小涓荣获北京第四届老舍文学奖散文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脱颖而出。在《老城旧梦》中,她用细腻笔触勾勒出绵阳老城的轮廓:“青石板路蜿蜒如老者的皱纹,承载着几代人的足迹;低矮的屋檐下,老茶馆里飘出的盖碗茶香,与龙门阵的谈笑声交织缠绕。”她回忆起儿时在铁牛街玩耍的场景,街边的糖画摊前总是围着一群孩子,老艺人手腕轻转,一勺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还有那位于城边的圣水寺,晨钟暮鼓中,香客们虔诚祈福,烟雾缭绕间,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脉络。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不仅展现出故乡的独特魅力,更饱含着她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同时,她也关注社会现实,在《城市褶皱里的微光》中,将目光投向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她记录下凌晨四点环卫工人们清扫街道的身影,“橘色的工作服在路灯下格外醒目,扫帚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是城市苏醒前的序曲”;描绘菜市场里为了生计奔波的小贩,“他们粗糙的双手握着秤杆,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期待,即便遭遇风雨,依然坚守着小小的摊位”。通过这些质朴的文字,她展现出平凡人身上的坚韧与善良,表达了对社会正义与人性美好的追求。
谈及创作,冯小涓曾在获奖感言中表示:“散文于我,是与生活对话的方式,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礼赞。我愿做一个虔诚的记录者,将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用文字传递给每一位读者。”除了获奖作品,她的散文集《倔犟之眼》聚焦于对生活、艺术、人生等多维度的思考。在《艺术的温度》一文中,她探讨绘画、音乐与文学之间的交融,分享自己在美术馆、音乐会中的感悟,展现出独立思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