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实则相互关联。”侯芭盯着水盆,若有所思,半晌后兴奋地跳起来:“先生,我懂了!”看着侯芭恍然大悟的模样,扬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侯芭的帮助下,扬雄得以更加专注地整理自己的着作。他们逐字逐句地推敲《太玄》中的理论,用算筹反复推演卦象;一起探讨《法言》中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展,结合当下乱世分析如何才能真正践行圣人之道。遇到不同的见解,两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又会在激烈的辩论后相视一笑,继续深入研究。
尽管生活贫困,扬雄依然坚持完成《方言》的撰写。他拖着残疾的腿,让侯芭用木板车拉着自己,穿梭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深入到集市、码头、贫民窟等各个角落。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聆听人们的交谈,遇到特殊的方言词汇,就详细询问其含义、用法和来源。有一次,在码头边,他听到船夫们喊着独特的号子,其中有个词“唿哨子”十分奇特。他硬是拉着船夫聊了整整一下午,从号子的起源聊到这个词在不同水域的演变,直到天色渐暗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侯芭心疼老师,常常劝他注意身体:“先生,您歇一歇吧,这些明天再问也不迟。”扬雄却摇摇头,目光坚定:“时不我待啊!若不抓紧,这些珍贵的语言就要失传了。”就这样,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一部凝聚着扬雄27年心血的《方言》终于完成。这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方言词的专着,详细记录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北方部分地区的方言,从日常用语到特殊词汇,从语法结构到发音特点,都被他用文字一一定格,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一座不朽的丰碑。
六、后世回响:跨越时空的思想光明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扬雄离世后的岁月里,他的思想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生根发芽,绽放出震撼千年的光芒。
东汉:思想的萌芽初绽
洛阳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太学的红墙绿瓦。桓谭裹着粗布长袍,蜷缩在案前,手中的《太玄》竹简已经被翻得边角卷起。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专注而激动的脸庞。“妙啊!妙啊!”他突然拍案而起,惊醒了隔壁打盹的书童。在他眼中,扬雄以“玄”构建的哲学体系,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此书当与《周易》同列青史!”他逢人便说,还专门撰写文章,将扬雄与伏羲、老子、孔子相提并论,称赞他们都是照亮人类思想天空的璀璨星辰。桓谭的推崇,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东汉知识界激起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