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写满心愿的红绸仔细系在坊柱的雕花上,嘴里还念叨着"保佑孙儿平安"。红绸在风中飘扬,为古朴的牌坊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年轻姑娘们则拿着自拍杆,以牌坊为背景,与闺蜜留下青春的合影。她们穿着时尚的衣裳,站在古老的牌坊前,形成了古今交融的独特画面。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牌坊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七彩光芒。道士们穿着道袍,从牌坊下徐徐走过,宽大的衣袖随风飘动。他们手中拿着拂尘,神态悠然自得,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游客们跟在后面,好奇地张望着,想要一探青羊宫的神秘。夜晚,牌坊上的灯笼亮起,柔和的灯光将牌坊笼罩其中,远远望去,宛如仙境。偶尔有夜归的行人路过,都会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忍不住放慢脚步,感受这份宁静与祥和。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山门牌坊也经历过修缮与重建。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始终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道韵仙风。它不仅是青羊宫的标志,更是成都传统文化的象征。每一个雕刻、每一处彩绘,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探寻,让道家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
车站:城市脉搏的聚散之歌
北站:承载离别的钢铁站台
北站的绿皮火车月台,永远弥漫着煤灰与离别的气息。站前广场上,巨型时钟的指针缓缓转动,金属齿轮咬合的细微声响,与广场上此起彼伏的行李箱滚轮声交织在一起。候车大厅的穹顶很高,灰黑色的钢架结构纵横交错,白炽灯管在金属支架上轻轻摇晃,投下略显昏黄的光,照亮了无数张行色匆匆的脸庞。
记得那年我离开成都求学,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凌晨四点,城市还在沉睡,北站却已苏醒。扛着蛇皮袋的农民工在硬木长椅上打盹,他们的衣服沾满灰尘,脸上却带着疲惫的安宁;背着画板的年轻画家倚着柱子,在速写本上快速勾勒着眼前的场景,炭笔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格外清晰;抱着竹编摇篮的妇人轻声哼唱,哄着哭闹的孩子,摇篮轻轻晃动,在寂静的大厅里划出温柔的弧线。大厅的墙壁上,贴着一些陈旧的海报,宣传着不同的地方和景点,边角已经卷起,画面也有些褪色,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检票口的闸机“哐当”作响,人群如潮水般涌向车厢。母亲把油纸包着的卤鸡蛋塞进我手中,反复叮嘱“到了写信”。她的眼睛里充满了不舍和担忧,眼角的皱纹似乎更深了。我拉着行李箱,随着人流缓缓前行,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紧紧追随。当我踏上列车,透过车窗望向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