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静默地矗立在城北街巷的交汇处。青灰色的石料历经百年风雨侵蚀,表面布满细密的裂纹,如同岁月镌刻的皱纹。牌坊正面"旌表节孝"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清代举人张鸿儒所题,字迹边缘虽已被风雨磨平棱角,却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挥毫时的磅礴气势。两侧立柱上缠绕的浮雕云龙栩栩如生,龙须根根分明,鳞片间甚至还残留着百年前工匠凿刻时的石屑,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清晨的薄雾中,牌坊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老人们常说,旧时妇人路过此处,总要驻足凝视,指尖不自觉抚过"冰清玉洁"的题字,仿佛能触摸到牌坊背后那位节妇的一生。她或许曾在寒夜里纺纱织布,在油灯下照顾公婆,将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家庭。而赶考的书生们则会在坊下稍作歇息,仰头望着顶端蹲坐的石兽,想象着它们是否真能护佑自己金榜题名。石兽造型古朴,眼神威严,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过往行人的梦想与希望。
到了傍晚,斜阳为牌坊镀上一层暖金色。挑着菜担的农夫从下方穿行,扁担的吱呀声与牌坊上铜铃的轻响交织,在老城北的街巷里久久回荡。铜铃挂在牌坊的飞檐下,微风拂过,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孩子们追逐着嬉戏而来,在牌坊的阴影里捉迷藏,欢笑声打破了老街的宁静。偶尔有摄影爱好者背着相机前来,从不同角度捕捉牌坊的美,将它的身影定格在镜头中。
岁月流转,牌坊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战乱时期,炮弹的碎片曾击中牌坊一角,打掉了石兽的半只耳朵,但它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如今,周围的建筑早已更新换代,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这座节孝牌坊依然坚守在原地,成为了老成都人心中的精神坐标。每当夜幕降临,牌坊上的射灯亮起,照亮那些斑驳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路过的人们忍不住驻足,倾听历史的回声。
青羊宫山门牌坊:道韵仙风的琉璃华章
青羊宫前的山门牌坊则充满了道家仙韵。朱红立柱搭配黛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宛如一座仙宫的大门。牌坊顶端的鸱吻昂首向天,龙身蜿蜒,仿佛随时要破空飞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坊上雕刻的八仙图案活灵活现,工匠们运用镂空技法,让铁拐李的葫芦似乎正往外倾倒琼浆,吕洞宾的宝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汉钟离的芭蕉扇纹路清晰可见,仿佛轻轻一扇,就能带来一阵清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逢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牌坊下便摆满了祈福的摊位。老太太们戴着老花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