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与梦想。
华光楼,被誉为“阆苑第一楼”。杜甫曾在此留下“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绝唱。这座全木结构的三层楼阁,飞檐凌空,盖着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精美。站在楼顶极目远眺,嘉陵江如一条玉带蜿蜒东去,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汽笛声此起彼伏。古城的青砖黛瓦尽收眼底,街巷纵横交错,行人如织。夕阳西下时,余晖为楼阁镀上一层金色,飞檐翘角在风中轻轻晃动,檐下的铜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如梦如幻,美不胜收。楼下的街道上,商贩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市井交响曲。从华光楼望去,张飞庙隐匿在古城街巷之中,保宁醋坊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为古城景色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
中天楼,作为古城的中心地标,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古时,它是传递军情的了望塔。士兵们日夜坚守在楼上,一旦发现敌情,便会敲响警钟,钟声浑厚悠扬,能传遍整个古城。如今,这里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地。登上楼顶,四条古街如巨龙向四方延伸,店铺林立,有售卖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有出售手工艺品的,琳琅满目。游人如织,有的在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有的在挑选纪念品,希望把阆中的记忆带回家。站在中天楼上,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古今的交融。楼下的街道上,保宁醋的醇香与各种美食的香气混杂在一起,张飞牛肉的店铺招牌格外醒目,街边艺人的弹奏声和行人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张飞庙的故事在人们的交谈中流传,这座小城的千年岁月,都浓缩在这一方天地之间。
九、省会迁址:历史的落幕与新篇
康熙四年的那个清晨,阳光依旧洒在阆中的城墙上,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离别的忧伤。当四川省会的旗帜缓缓从阆中升起,迁往复苏的成都时,这座小城没有哀怨,只有从容。城墙上的士兵们整齐列队,注视着旗帜离去,他们的目光中既有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街巷中的百姓们,默默地站在路边,眼中满是不舍,有的老人甚至流下了眼泪。二十年的省会岁月,早已将坚韧与包容刻入骨髓。城墙下的青苔依旧在岁月中生长,嘉陵江的涛声依然日夜不息,而那些深藏在街巷中的故事,却愈发醇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飞庙的香火并未因省会的迁移而减弱半分。每逢初一、十五,或是重要节庆,庙前的青石板路上便挤满了前来祈福的人。卖香烛的小贩穿梭其中,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还夹杂着孩童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