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人民公园的湖畔,孩子们追逐嬉戏,惊起一群白鸽掠过碧波,将工业时代的钢铁气息,调和成生活的温柔底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65年,新繁县和华阳县完成了历史使命。新繁县并入新都县,就像两条奔涌的溪流汇聚成河。新都的街道愈发热闹,老字号绸缎庄的柜台前挤满挑选布料的顾客,米铺伙计扛着麻袋穿梭,杂货店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每逢赶集日,方圆十里的百姓挎着竹篮、推着独轮车赶来,街道上货摊鳞次栉比,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讨价还价声,谱写出市井生活的热闹乐章。华阳县并入双流县后,双流肥沃的土地孕育出更多奇迹:清晨的彭镇,菜农们将带着露水的芹菜、菠菜装上马车,沿着乡间小路驶向城区菜市场;而在双流的工业园区,厂房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新入驻的企业正调试着设备,为这座城市的工业版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十年代:稳步发展中的局部调整
1973年,成都市县级黄田坝办事处正式设立,这片看似不大的区域,却悄然扛起了中国航空事业的重任。作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摇篮,黄田坝的车间里,科研人员身着工装,戴着护目镜,在精密仪器前反复调试数据;深夜的实验室中,图纸堆成小山,他们手持计算尺,在公式与图表间探寻战机设计的最优解。每一个铆钉的安装、每一块机翼的打磨,都凝聚着对国防事业的赤诚。当国产战机划破长空,引擎的轰鸣声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日夜奋战的勋章,他们用双手托举起中国航空工业的脊梁。
1976年,温江地区的双流、金堂两县正式划归成都市,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流县凭借肥沃的土地,继续稳坐成都“菜篮子”的重要席位——彭镇的蔬菜大棚里,嫩绿的叶菜长势喜人;白家市场的清晨,菜贩们推着满载的三轮车,将带着露水的果蔬送往城区。与此同时,双流的工业版图也在悄然扩张,工厂的钢架结构拔地而起,机械的嗡鸣声与田间的蛙鸣交织,成为经济腾飞的前奏。
金堂县的加入,则为成都增添了一抹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亮色。云顶山的千年古刹慈云寺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石阶蜿蜒而上,游客们拾级攀登,聆听晨钟暮鼓,感受历史的厚重;而在山间的矿场,挖掘机的长臂起起落落,将丰富的石灰石、页岩等矿产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工业生产线上。矿山的轰鸣声与云顶山的静谧相映成趣,既为城市建设提供着坚实的物质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