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主动申请去边塞打仗,希望能在战场上重新证明自己,找回曾经的理想和信念。他写下《谢免罪表》,言辞恳切地恳请武则天“陛下宏慈育之典,宽再宥之刑,矜臣草莱,悯臣愚昧,特恕万死,赐以再生”,并渴望在塞外建立功勋,将功折罪,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洗刷身上的罪名,重新获得世人的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临行之际,他豪情满怀,写下《东征答朝达相送》:“平生白云意,疲萧愧为雄。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妥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从诗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心情颇好,对此次出征充满了期待。他觉得这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字里行间洋溢着初唐诗人特有的壮志豪情,渴望投笔从戎、在塞外立下赫赫战功,重振自己的名声和抱负。他想象着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家和百姓立下汗马功劳,心中充满了热血和激情,甚至已经开始憧憬凯旋而归时的荣耀场景。
可现实又给了他重重一击。在派武攸宜之前,武则天已经派出好几支军队征讨契丹,但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武攸宜此次出征压力巨大。而更让陈子昂无奈的是,武攸宜是个庸碌无能的将领,面对契丹的进攻,他毫无对策,导致战事接连失利。军队士气低落,士兵们在战场上惶恐不安,每一次交锋都以惨败收场。看着战场上士兵们白白牺牲,鲜血染红了大地,横七竖八的尸体铺满了荒野,幸存者们的哀嚎声响彻云霄,陈子昂心急如焚。他亲眼目睹年轻的士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因指挥失误而陷入敌军包围,绝望地挥舞着武器,却最终被敌人无情地击倒。
他凭借自己对军事的研究和见解,多次给主帅武攸宜提出对战事的想法和谋略。他深入分析敌我形势,绘制详细的军事地图,提出合理的战术安排,甚至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了解敌军的部署情况。他向武攸宜建议如何利用地形优势设伏,怎样合理调配兵力,还提出可以联络周边部落共同抗击契丹。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他甚至用沙盘模拟战局,推演不同策略下的战争走向。但武攸宜却以他“素是书生”为由,对他的建议不屑一顾,不予采纳。武攸宜认为陈子昂不过是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根本不懂军事,对他的意见嗤之以鼻。即便如此,陈子昂并未放弃,过了几日后,他又再次进谏,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引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来论证自己的策略可行性,结果仍旧被无情地谢绝。
一次次的失望,让陈子昂内心痛苦又绝望,这与他最初来塞上建功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