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觉得以前的行政区划太零碎,就把“川峡四路”合并成了一个省,取名“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这名字一叫就是七百多年,虽然中间明朝改成“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又改回“四川省”,但“四川”这个核心词一直没变,就像个固执的标签,牢牢贴在这片土地上。在元朝的驿站里,“四川省”的公文被快马传递到各地;在明清时期的商贸往来中,“四川”的名号随着蜀商的脚步传播到全国。
四、三蜀大地的另一个故事
除了“四川”,这片土地还有个不太为人知的别称——“三蜀”。听到“三蜀”,有人会想到三国时的蜀汉,或者五代十国的前蜀、后蜀,觉得大概是因为这里建过三个蜀国。其实不然,“三蜀”的说法比这些朝代都早。
西汉时期,在四川东部设了三个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蜀郡管着成都平原核心区,走在今天的成都街头,锦里的红灯笼下,古色古香的建筑林立,仿佛还能看到当年蜀郡的繁华。蜀郡以成都为中心,这里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人们擅长织锦,蜀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远销海内外。广汉郡管着成都以北,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和神树,诉说着这里古老而神秘的文明。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展现出古蜀人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犍为郡管着成都以南,那里的古镇保留着千年的韵味。罗城古镇的船形街,至今仍充满生活气息,居民们坐在街边的茶馆里,喝着茶,摆着龙门阵,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
这三个郡就像三兄弟,把四川东部的肥沃土地分成了三块,所以被称为“三蜀”。当时的文人写文章,动不动就会提到“三蜀之富”“三蜀之雄”,说的就是这三个地方的繁华。在汉代的史书中,记载着三蜀地区农业丰收、商业繁荣的景象,那里的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是朝廷重要的赋税来源。如今,在三蜀的地界上,火锅店里还飘着汉代的辣油,茶馆里的龙门阵,也在续写着千年前的故事。在成都的老茶馆里,老人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讲述着三蜀大地的传说;在自贡的盐帮菜馆里,厨师们用传承千年的技艺,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三蜀”和“四川”,一个是三个郡的合称,一个是四个路的简称,就像同一棵树上结出的两颗果子,都带着四川独特的味道。只不过“四川”后来成了正式名字,“三蜀”则慢慢变成了雅称,藏在诗词文章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三蜀”常常成为抒发情感、描绘美景的对象,为四川的文化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