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大龙燚火锅备受瞩目,自2024年1月开业以来,吸引众多食客,其中约80%是本地顾客 。为了适应比利时人的口味,餐厅在保持核心底料配方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辣度,并增加了海鲜类食材的供应。同时,餐厅还定期举办“火锅文化体验日”,邀请当地顾客学习制作火锅底料、调配蘸料,了解火锅背后的中国文化。
为进一步推动四川火锅产业发展,各类展会、活动频繁举办。2025四川火锅产业博览会汇聚千余家企业,展示全产业链新品,打造“一展一会一赛”的产业交流平台。在博览会上,不仅有传统的火锅底料、食材展示,还出现了智能火锅设备、火锅主题文创产品等新兴品类。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国际推广大会吸引众多国际供应商与品牌企业,促成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推动火锅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化进程 。通过这些活动,四川火锅产业正不断拓展全球版图,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
九、文化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交响乐章
火锅早已成为四川文化的独特符号,与川剧变脸、茶馆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紧密交织。在四川的春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麻辣火锅,升腾的热气模糊了镜片,却清晰了亲情的温度,寓意着团圆和幸福;而变脸表演作为四川文化的代表,演员们随着音乐节奏快速变换脸谱,红、白、黑、蓝等色彩在瞬间交替,与火锅热辣奔放的气质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成都的锦里古街,每到春节,街道两旁的火锅店张灯结彩,店内传出此起彼伏的碰杯声和欢笑声,舞台上川剧演员身着华丽戏服表演变脸,引得食客们纷纷叫好,火锅与变脸在此刻完美融合,展现出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全球化浪潮下,四川火锅在海外传播时,也在不断进行文化融合。许多海外火锅店会根据当地文化背景,对店内装饰、服务方式进行调整,让外国友人在品尝火锅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在英国伦敦,一家名为“川韵”的火锅店内,中式传统的红木桌椅与现代艺术风格的壁画相得益彰,墙壁上挂着用中英文书写的火锅文化介绍。服务员在为顾客上菜时,会详细讲解每种食材的涮煮时间和方法,还会介绍“七上八下”等火锅术语背后的饮食智慧。在德国柏林,有火锅店将四川火锅与德国啤酒文化相结合,推出火锅配精酿啤酒的套餐,顾客们一边品尝着麻辣鲜香的火锅,一边畅饮醇厚的德国啤酒,感受着中德文化碰撞带来的奇妙体验。
同时,四川火锅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