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寻找黄山的位置。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移动,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已经踏上了前往黄山的旅程。他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站在黄山之巅,微风拂面,俯瞰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象,心中满是向往。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山独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他鼓起勇气向夫子请教。夫子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夫子坐在书桌前,耐心地为他讲解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陈天佑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还在本子上详细记录。从那以后,他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渡慕寨周边的地理环境。每逢课余时间,他就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寨子里的山上、河边探索。他们拿着自制的简易测量工具,在山间小路上穿梭,记录着各种地理信息。
一天,他们发现寨子附近的一条小河,河水在雨季时经常泛滥,淹没周边的农田。村民们为此愁眉不展,却又毫无办法。陈天佑想起书中关于河流治理的知识,眼睛一亮,和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找来树枝和石头,尝试着在河边筑起简易的堤坝。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堤坝在一次大雨后就被冲垮了。但陈天佑没有气馁,他重新查阅书籍,向村里的老人请教,不断改进方案。经过多次尝试,他们终于成功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堤坝,有效地缓解了河水泛滥的问题。这次实践让他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文学方面,陈天佑不仅沉醉于唐诗宋词的优美韵律,还深入研究了先秦诸子的散文,被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当他读到李白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仿佛自己也能像李白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他开始模仿李白的风格写诗,常常在清晨的阳光下,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冥思苦想。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虽然写出来的诗句还很稚嫩,但他乐在其中。有一次,他写了一首关于梦想的诗,兴奋地跑到学堂,读给同学们听,大家纷纷为他鼓掌。
在研读《论语》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让他深受启发。他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更要学会思考。于是,他在阅读每一本书时,都会认真思考书中的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有一次,他对《孟子》中 “性善论” 的观点产生了疑惑,便向夫子请教。夫子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带着他来到学堂的藏书阁,那里摆满了古今中外的书籍。夫子引导他阅读其他学者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