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针,让那些原本想跟风炒作、痛打落水狗的官方级媒体纷纷变得谨慎起来。
李哲楷接到手下传回来的消息,冷笑连连。
“呵呵。”
“小的对老的哭上了,真没脸。”
“去,转换策略,把他们的路子都堵上了。”
既然无法在“豆腐渣工程”这个点上将沈风一击致命,那就从侧翼包抄,用“人情”和“细节”来瓦解他的公信力。
当天下午,几家沪海媒体和一些被他们收买的网络大V,同时发布了一系列深度“调查报道”。
有的去采访了受伤工人的远房亲戚,通过剪辑和诱导性提问描绘出一幅家属悲痛欲绝、对政府救援工作充满质疑的画面。
有的挖出了文昌巷项目最初的拆迁规划,将其与现在的“保街修隧”方案进行对比,暗示沈风为了个人“好大喜功”,强行改变规划才导致了如今的悲剧。
更有一篇报道将沈风的家庭背景,尤其是他与韩家的关系隐晦地曝光了出来。
他塑造成一个依靠岳家上位的“凤凰男”形象,暗示他之所以敢在北川搞这么大的项目,是因为背后有恃无恐。
这些报道真假参半,充满煽动性的细节和情绪化的描述。
它们像一把把淬了毒的软刀子,刀刀割向沈风的软肋。
一时间,网络上群情激愤。
“原来是有背景的,怪不得敢这么玩!”
“可怜的工人成了政客博弈的牺牲品。”
“查!必须查他岳父是谁!有没有利益输送!”
原本一些同情和支持沈风的声音迅速被这些杂音所淹没。
.........
北川,市委大院。
赵启明拿着平板电脑,看着上面不堪入目的评论,气得手都在发抖。
“书记!这帮人太不是东西了!他们这是泼脏水!是人身攻击!”
沈风拿过平板,快速浏览着那些文章和评论,眼神深处,寒意愈浓,他放下平板。
“启明,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李哲楷的打法变了。”
“他知道在政治和事实上无法轻易打倒我,就开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想搞臭我的名声。”
赵启明:“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让宣传部发文澄清?”
“澄清?”
沈风摇了摇头。
“你现在澄清,就是跟他们打口水仗,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