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举起手里的果篮:“就想听听您的难处。” 屋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墙角的被褥上落着薄薄一层木粉。
王婶抹着眼泪说:“我孙子最近总咳嗽,医生说是吸入性过敏......” 这些真实的困境,比任何数据都更刺痛我。
此后的半个月,我走遍了村子里每一户受影响的家庭,泛黄的记事本上,不仅记着各家的诉求,还标注着老人的药费清单、孩子的入学时间。
在不断的摸索与调整中,新的治理方案逐渐成型。当我们带着改良后的设计再次来到村里时,村民们眼中的戒备早已换成期待。
看着他们主动帮忙搬运材料,听着工地上偶尔传来的笑声,我知道,这堵横亘在我们之间的 “墙”,终于被真诚与行动推倒了。
在和村民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想和工厂闹僵,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有一位大爷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我们也知道工厂不容易,但我们这日子也没法过啊。只要你们能把木粉管好,我们也不想天天来闹。”
大爷的话让我深受触动。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我决定在厂区内增加一套先进的除尘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木粉的产生和飘散。
这个决定遭到了厂里一些老员工的反对,他们觉得成本太高,而且不一定能有效果。老孙也劝我:“厂长,这设备可不便宜,万一效果不好,钱就打水漂了。”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但我更清楚,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工厂和村民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最终影响到工厂的发展。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成本,要从长远考虑。” 我对大家说,“只有解决了污染问题,工厂才能安稳发展,才能和村民们和谐共处。”
在我的坚持下,除尘设备很快就安装调试好了。看着原本飞扬的木粉被设备牢牢锁住,厂区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为了进一步增进和村民的关系,我还组织厂里的员工和村民一起举办了一场联谊活动。在活动上,我们一起包饺子、拉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村民们对工厂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们看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努力。
几个月后,当我再次来到村民家里回访时,那位圆脸的大姐拉着我进屋,非要给我塞几个刚摘的自家种的西红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