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公子刘禅在做什么呢?
他在写报告,而且是一次写三份报告。
第一份是关于土地改革的。
三县改革初见成效,粮食产量激增,诸葛亮有意在治掾外单独组建农掾,负责管理农桑,由向朗主事。因此要向朗详细报告三县的改革过程以及功过得失。向朗为求稳妥,特意先给刘禅过目,请他把关。
刘禅对报告本身并无异议,但对新政的推广却有新的认识。这个认识其实是古风教给他的。古风因买凶杀人,被判没收家产、流放夷陵。但这件事并未因此终结,他用血淋淋的教训让刘禅看清了改革进程中的残酷斗争。
一个醴陵就闹出个刺杀事件,如果每个县都来这么一出,粮食产量可能上去,但社会治安会不会因此遭受重创?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看来任何改革都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在渐进地积累中逐渐凝聚力量,培养壮大新利益群体,缓慢改变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才能保证平稳过渡。”
想到这里,刘禅挥笔写下三点建议:一、以经营权置换产权的改革模式仅限于三县,不再向外推广,而是将精力集中于深化三县的改革成果;二、其余乡县继续落实减租减税,将人头税逐步取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人口数量;三、大力推广梯田开垦、选种轮耕、水利设施等先进农业技术,尽全力提高所有地区的粮食产量。
第二份报告是关于西进战略。
兵进汉中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却是一步险棋。它牵扯到张鲁、刘璋、马超、曹操四方派系,还有可能引发孙权对荆州的觊觎。刘禅在策论中虽说得斩钉截铁,但他心里清楚,这世上从来就没有轻松的战争,任何不起眼的敌人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尤其是庞统的安危更让人揪心。虽说由于自己的干预将战争对象从刘璋变成了张鲁,但这就足以改变庞统的命运吗?对此刘禅一无所知。
他只能提醒老爹,一定不能让庞统到战斗一线去,他的脑袋可比一场战斗的结果要紧得多。
至于汉中之战的核心仍然是攻心。要抓住张鲁集团神权统治的弱点,打掉其神性,使汉中百姓彻底醒悟,从而抛弃他们。部队对百姓要做到秋毫无犯,任何情况都不许破坏一草一木,更不许抢占民宅。严禁伤害俘虏,一律按我方士卒的待遇供给。成建制投降的打散建制分批送回荆州,完成改造训练后再重新编入战斗序列。
对于本地豪强,要采取限制与拉拢并行的办法,既保障其现有利益,又要控制未来的发展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