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听了半天,忽然提出个原则性问题:“主公匡正汉祚,乃明正大业,本应堂堂正正。异姓封公有违汉统,今曹贼僭越,若不伐其罪反效其所为,非仁者之术。”
此言一出,屋内一片死寂。蒋琬这话说到了根上,原则问题是不可以用来交易的,否则刘备集团一直坚守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
支持遣使的人都闭了嘴,就连庞统也找不到辩解之词。孔明对蒋琬大为赞赏,应道:“公琰之言甚是。兴汉本为正道,何必以诈而立。晋诸侯公爵,实非良策。”
经过这么一打脸,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赞成派哑了火,只得看向刘禅。头是他起的,看他能否收场。
刘禅见大家都盯着自己,知道又该他发功了,从容一笑答曰:“昔日王莽摄政,宗室讨之,然不得其法,以致功败垂成。非但不能恢复汉祚,反助长莽贼气焰。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故以屈为全、枉中求直。今颠覆礼制者,曹操也。复礼之要不在守礼,而在灭曹。曹不灭,礼亦不复。举荐诸侯在于制衡曹操,此权也;克己守节、绝不僭越,此衡也。试问何损于统?武帝伐匈,曰寇可往我亦可往。今以操之诈还施操身,但问成与不成,何必拘泥于术。”
这一番论辞仿佛旱地疾风,将人们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只因它抓住了问题的要害,那就是兴汉的实质在于反曹,否则兴复汉室就是空话,拘泥法统就是作秀。
这道理诸葛亮听懂了、蒋琬听懂了、刘备也听懂了。就连刘封都捏着拳头,掩饰不住心里的悸动。庞统更是仰天长笑,搂着弟子的手抱得更紧了。笑罢将刘禅扶正,正色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禅儿之言可谓至理,请主公速决。”
刘备对这儿子何尝不是一万个满意。见庞统请命,当即拍板,命孔明起草表文,孙乾安排人手联络诸侯,尽快赴许进表。庞统则统领司马所做好战争准备,以防曹操狗急跳墙,跑来找荆州的麻烦。
第二天清晨,整个荆州都忙碌了起来。部队在加紧战备,物资在集中清点,使节们也在做出行准备。江陵城内船厂的造船任务增加了三成,天刚擦亮就开始赶工,忙得不亦乐乎。
正午时分,长史府拟定好奏章,孙乾的部下行动起来。四份奏表送往许都,另外四份分别送给四位诸侯。去张鲁、韩遂和孙权的使者已经出发,只有去成都的一路等到了最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这一路的使臣并非孙乾的部下,而是庞统。与上次去潼关一样,这次依然是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