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质关了三天城门,不见任何动静。派人出城探查,根本找不到贼人的影子。若非那遗留在道路上被焚烧的车辆残骸,任谁都会觉得是郝昭在撒谎亦或是他见了鬼。
眼巴前算是安全了,可不代表以后也安全。这伙人来去无踪,那可比赖着不走更吓人。县城自持力有限,不可能永远封闭,若开了城门,谁知道他们啥时候又杀回来?
想来想去,还是得派大军清理掉这个隐患。否则整条运输线都无法动弹,这物资还怎么往前线运?想到此,胡质急忙修书一封,命快马加急送去宛城,交南阳郡守定夺。
南阳郡郡守名叫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经荀彧举荐归附曹操。在杜畿的时代,他只是众多人才之中很普通的一个。但若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个人其实很不简单。
他有个儿子叫杜预,后来接替羊祜都督荆州,是灭吴的前线指挥官;还有个后代叫杜甫,后世称为诗圣,一生创作诗歌无数,流传者超过1500首,成为新中国广大中小学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扯远了。
且说杜畿收到胡质的公文,看完内容吓了一跳。按照文中的描述,这伙人必然是正规军无疑。丞相与东吴交战,敌军若能大摇大摆进入南阳郡腹地,那可是天大的事。
杜畿不敢怠慢,立刻修书,同时向曹操和曹丕报告,并着手组织部队,做好调动的准备。
得知有敌军在随县附近活动,曹丞相立刻火冒三丈。自己领着十来万人在这里一口一口地攻营拔寨,怎么老家让人给偷了?孙权这娃儿当真有些邪门,也没听说他有部队调动,这人是从脑门上飞过去的么?
既然补给线遇袭,那就不能得过且过了。后勤无小事,任何疏漏都可能关系到大军存亡。曹操可不会犯袁绍在官渡犯的错。当即下令虎豹骑向随县进军,尽快找到这支神秘的偷袭部队,消灭它。
曹休领了命令,二话不说,抬腿就走。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神出鬼没的袭扰者通常人数不多但行踪不定,你去找他是找不到的。为了尽快锁定敌军的位置,曹休将虎豹骑以百人为单位分成小队,散布在后勤路线上,互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其中一支遭遇到敌人,可立刻快马通知附近的友军,一层一层传递下去,就能快速重新集结,钳制住对方。
办法虽好,不过也得对手配合才行。虎豹骑从六安出发,沿着道路向西搜索,走了十天,没找到任何线索。就连曹休都开始怀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