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真暖。”
那天,老人在邮局坐了很久,听李振宇讲村里的事,讲“桂影”树,讲孩子们的笑。离开时,他带走了片新鲜的桂花,说“要放在儿子的相框旁,让他也闻闻故乡的香”。
李振宇站在门口送他,看着老人的背影消失在雪地里,突然觉得,邮局就像个“时光容器”:装着过去的信,现在的牵挂,未来的念想。而他这个守局人,就是把这些东西小心收好,再轻轻送出去的人。
年底时,邮局收到个特别的邮包——是城里那个订桂花糕的先生寄来的,里面是台能录音的机器。附信说:“阿宇爷爷,把您讲的故事录下来吧,我想让孩子听听,什么是‘故乡’。”
李振宇对着机器,讲了“桂影”树的由来,讲了邮局里的第一封邮件,讲了孩子们用野果当邮票的事。他的声音带着老态,却像裹了桂花糖,温温柔柔的——里面藏着李寂的宁静,李风流的温和,还有六个自己融成的、独属于“阿宇”的暖。
录音寄走那天,他摸了摸窗台的桂花罐。旧枝发的新芽已经长出了嫩叶,像在说“牵挂会发芽”。
桂影邮局的邮戳还在每天盖下,木牌在风里轻轻晃,像在给每个经过的人说:有牵挂,就有归宿。而李振宇坐在邮局里,看着阳光落在信纸上,看着桂花在罐子里慢慢生长,知道自己这辈子的“送信”任务,做得很值。
那些藏在邮戳里的牵挂,会像“桂影”树的根,在岁月里蔓延,把每个被惦记的日子,都酿成甜。
李振宇发现邮局的门槛被磨出浅痕时,窗台上的桂花罐已经换了第三茬新枝。新抽的枝条格外有韧性,像他年轻时种下的“桂影”树,带着股不管不顾的生机——是村里的孩子偷偷换的,说“旧枝该歇着了,新枝能开更多花”。
“阿宇爷爷,城里的报社想写咱们邮局呢!”送信的年轻人举着封信跑进来,信封上印着报社的徽章,油墨味混着路上的尘土气,像把外面世界的热闹带了进来。
李振宇把信放在桌上,没急着拆。他看着年轻人被晒黑的脸颊,想起自己当年送信的模样:背着布包,踩着露水,怀里的信件比什么都金贵。“写不写都行。”他慢悠悠地说,手里的邮戳在新到的信件上盖下,“咱们邮局,能让牵挂到地方,就够了。”
报社的记者还是来了,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像李理刚到学园都市时的样子,手里拿着笔记本,问个不停:“邮局为什么叫‘桂影’?”“您寄过最远的东西是什么?”“收到过最特别的信是哪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