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婶子,我们家真用不上自行车。”一大妈擦了擦手,将最后一只碗放进碗柜,语气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老易上班就隔两条街,走几步就到了,要自行车干啥?放家里还占地方。”
贾张氏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原本还想再念叨几句“年轻人上班方便”,可瞧着一大妈那明晃晃的拒绝态度,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她心里暗骂一声“抠门”,却也不好再纠缠——毕竟人家已经帮着出了租房的钱,再死皮赖脸要自行车,传出去也不好听。
“行吧行吧,我也就那么一说。”贾张氏干笑两声,端起空盆转身就走,“我还得给东旭熨烫工装呢,先走了啊。”
一大妈看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这贾张氏,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帮衬到这份上还不知足,难怪何雨柱之前不肯租房子给他们——换了谁,摊上这么个邻居也得头疼。
……
何雨柱出了四合院,确认四下无人后,自然而然地施展起提纵术。身形几个起落,便如狸猫般轻盈地掠过街巷,不过盏茶功夫就到了昌平救助站。
“柱子来啦?”张婶正蹲在厨房门口择菜,抬头看见他,立刻笑盈盈地站起身,“今儿的咸菜都给你备好了,瞧这成色,比昨天的还新鲜!”
何雨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墙角堆着一小堆切好的芥菜疙瘩,颗颗饱满,透着清爽的绿意。“辛苦张婶了。”他放下随身带的布包,撸起袖子便要去生灶火。
旁边的李婶见状连忙摆手:“柱子,这粗活哪能让你干?我来我来!”
“是啊柱子,”王婶也凑过来,“你是大饭店出来的师傅,哪能做这些下手活?跟我们客气啥!”
何雨柱却只是笑笑,执意拿起柴火:“婶子们别惯着我,我在鸿宾楼当学徒时,烧火择菜样样都干。再说了,自己动手心里踏实。”他没说的是,每一次生火炒菜,都是锤炼厨艺、积累经验的机会——系统面板上的“基础厨艺”熟练度,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实操中稳步提升的。
婶子们见他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强求,只是看着他熟练地架柴、点火,动作行云流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这几日相处下来,她们对这个年轻师傅的佩服又深了几分——没架子、肯吃苦,关键是那手艺,简直神了!
厨房外,流民们三三两两地坐着,脸上大多带着迷茫与疲惫。救助站的日子能填饱肚子,却填不满对未来的焦虑。尤其是那些来满两个月仍未分到出路的人,眼神里更是添了几分惶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