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生的产业,李玉照则是和兄长一起,做辽东烟草生意发家,又和顾眉生,合伙做洋番买卖——她们两人,读大学时都选修了洋番语言系,在这块是下了死力气的,是少见将南洋诸般语言,乃至大食、天竺以及北面罗刹语俱通的人才。
顾眉生非常喜欢游历,曾远赴建新,查看该处的猛火油矿,因而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很丰富,她以自己少年时作画换来的钱财做本,借用李玉照家里在辽东的人脉,很快梳理出了几条独家的商贸路线,在商界有‘点石成金’的美誉。
很多在甲地常见不值钱的货物,到乙地却非常的畅销,这种商路的发掘,使得她占尽先机,顾眉生对于这些商路,运营几年之后,便会出让,几次下来,不过是五七年时间,已成殷实富户。
就说顾眉生初试啼声的买卖,就很是有趣——顾眉生认为,辽东大豆极好,用盐卤来点,暴殄天物,遂贩了石膏来,以石膏点嫩豆腐出售,结果大受欢迎。虽说石膏矿并不鲜见,但因为餐饮业比较认死理,从她这里买了一次,效果既然好,宁可略贵些也要再买她的。再者,点豆腐的是生石膏加工制成的熟石膏粉,这加工过程就有讲究了。顾眉生的石膏粉比较洁净,商家也愿意多付这个钱。
别看这似乎是一门小生意,但辽东何其广阔,新建起的城镇又是林立,那些哥萨克人、罗刹人内附,使得本地人口也是逐年上升。就光是辽东一地的石膏卤子供应,都够养活一个人口繁多的兴旺家族了。更何况顾眉生只有一人呢?
她又妙笔生花,教那些北方蛮子,以甜品的方式来品尝糖水嫩豆花,在内附北蛮中培养起使用豆腐的习惯,大家一品之下,也觉得嫩豆花入口,清甜如玉而口感细嫩如丝绸,是从来没有品味过的精致美食——试想,这辽东新增的数十万人口倘若都追捧一种美食,能带来多大的商机?
如此,顾眉生竟把一门小买卖做得有滋有味,称为发家的根本。实在的说,这石膏粉也是北方矿产,只是在他们自家设立的工坊中再加工罢了。顾眉生实在赚的,按她自己说,‘是教乡下人开买荤的钱’,她就专门在这种针对洋番土番的贸易中寻找发财的商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