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还有个老祖母在,一辈子都习惯了殷实人家的做派,到老了还要忙自己的内务?
雇工是一定要有的,工钱再涨也要有,想要通过其余手段不涨工钱留人,在以前倒是有许多办法,现在则完全阙如。
雇工有了,城里新开的炸鸡店,不去光顾一二像话吗?徐地主自己捧着炸鸡架站在门口吃,金县尉便要买回家去偷偷吃,他们若是到店也只会买炸鸡腿……这都是放不下的架子,而且城里花钱的地方如今越来越多了,那样好的衣服,颜色鲜亮耐磨,不买吗?水泥屋不造吗?甚至是那稀奇至极的自行车,若是别家都有了,金家就不想要吗?
花钱的地方越多,赚钱的门路却少,金县尉现在一日是五十文,第一批学生高级班通过之后,县内会统一招考吏目,若是金县尉没有排到高名次,失去了如今的职位呢?若是排名虽然靠前,但政审分数却低呢?金家现在是活死人,没有回乡的选项,一旦金县尉失业,生活方式便必须有极大改变,体面压根荡然无存,便是写信问家里要钱,也不可能维持太久。金逢春正是对家里可能面临的几种局面已有了全盘考量,她知道眼下是金家改变命运的最后一个机会:要么立下大功,取得吴兴,把全家人的政审分数都提上去,随后回族中主持分家,用自家的田产换来本钱,开展贸易,全家进入晋升的快车道,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玩什么,尽可自取。要么便是就此沦落为彻底的平民阶层,连现在的生活都无法保住。
这和什么天下大义,什么读书人的抱负都没有一丝关系,纯粹便是选择题,炸鸡腿喜欢吃么,新衣喜欢穿么?任何人都知晓该如何选择,即便金县尉依然打从心底抗拒金逢春的规划——对他这样的中年人来说,引买活军攻打老家、主持分家、变卖祖产,这都是突破了底线的举动。但在金逢春不厌其烦的反复分析之下,全家人总算达成共识,认可了金逢春的洞见:此为乱世,本就没有长久安稳之局,此时应当抛弃一切成见,更不能逃避,唯有迎难而上,抱定了付出一切的决心,才能在乱世中获取一丝安身立命之本,倘若还是随波逐流,那当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发往彬山苦役!’了。
或许是‘发往彬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