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以前,牛奶、黄油等等在南方都是很少见的食物,水牛奶产量比较低,而且有个保鲜问题在,平民百姓几乎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富裕阶层才能偶尔吃到酥酪,但因为奶制品腥膻味难免,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这种东西。越是文雅的人家,越是忌讳饮食上的异味,甚至有些南方姑娘连葱姜蒜都是不入口的。
没有黄油,那就只能采用猪油,而猪油在此时的用途远比食用油更广泛,它要做蜡烛、做澡豆……猪要长膘就不能只吃猪草,还要吃糠——以此时的贫民食谱来说,这就是和长工佃户夺食了,此时的猪还是本土黑猪种,体脂率远不如后世的杜洛克猪,猪油的生产效率比后世不知道低了多少,价格自然昂贵,谢双瑶只能设法调整食谱,减少吐司中油的用量,这已是买活军自带金手指,拥有高产麦种、跨时代育种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可以有足够的农副产品养猪的结果了!
土地单位产量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谢双瑶才有资本去考量其余的细节,糠多,也有一些糙米可以喂鸡喂猪,低成本的鸡肉有了、猪油有了,接下来就该想炸物的油从哪里来了——这也是个大问题!
荤油炸东西,烟点低,容易发苦,家里偶尔炸一两次还好,要用来大规模商业运转就不是理想选择,而植物油则都多多少少会有腥气,并不适口,如豆油、麻油等,很少有人会以它们为烹饪炒炸用油,这都是有原因的。后世的炸串店用的都是起酥油,烟点高,耐煎炸,可以反复使用很久,如果质量管控不严格的话,一锅油反复清扫除泡除渣,可以用一两周都没问题。但起酥油是氢化植物油,这东西先不说健康不健康吧,那妥妥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超越了年代,谢双瑶变不出来,或许她那些资料里有提到氢化工艺,或许那些集装箱里就装了生产线的核心机器,但谢双瑶到现在也没时间彻底盘点翻译集装箱里的报关单,就清点出的物资里,能掌握用法的那些工具都和起酥油无关。氢化植物油这块至少现在谢双瑶是毫无头绪,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始。
起酥油造不出,买活军就造不出保质期足够长的蛋糕、面包,当然因为没有牛奶的缘故,这些面食本也将注定长时间内依旧是奢侈品,在炸鸡店上,谢双瑶只能转而考虑棕榈油,棕榈油是仅次于起酥油的选择——但还是那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