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如此,岂不美哉?”
\n
诸葛亮考虑具体事务的风险管控,基于街亭之憾而更注重曹宣实际才能的审慎评估,担忧高估曹宣的才能可能导致用人失误,进而引发具体事务的失败。
\n
庞统则从社会整体风气角度出发,认为乱世中应该主动宣扬【雅道】,通过表彰曹宣这类有潜力的人才来激励更多的人效仿。
\n
一个是法家实用主义的【量才而用】,一个是儒家理想主义的【教化治世】。
\n
虽然角度不同,但各有其道理。
\n
“是亮浅薄了。”
\n
诸葛亮顿知误会了庞统,坦然认错。
\n
庞统轻轻摇头:“孔明,你我相识多年,以你所思,应不需我多言。你近日,过于劳累了。”
\n
由于车胄让渡了权力,诸葛亮要管的事更繁重了。
\n
除了原本谋划策略、掌管钱帛、筹措粮草、打造军械、操练兵马等事务外,诸葛亮还得兼顾调整政令、整饬吏治、征收赋税、赈济饥民等等。
\n
事无巨细,皆要过问。
\n
譬如今日来清点曹宣的文书和账册,诸葛亮本可以不用亲自来校核,结果诸葛亮还是来了。
\n
“孔明。治州如治家,得分清主次。”
\n
“譬如一家之主,居中号令:奴婢种地煮饭,鸡犬报晓示警,牛马负重载人,各安其位,则万事咸宜。”
\n
“倘若一家之主,亲执耒耜,躬亲庖厨,即便殚精竭虑,也会令百业荒废。不是一家之主的才智不如奴婢、鸡犬、牛马,而是这违背了作为一家之主的原则。”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