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维持着虚脱般的麻木姿态,空洞失焦的目光,看似无意地扫过灵堂的每一个角落。
但实则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观察。
祠堂的正堂被布置成了灵堂,乌漆楠木棺材摆在了正中央,棺材前面是铺着惨白布条的供桌,一盏长明灯摆在供桌中央,以它为中心构建出了一个范围不大的光圈。
棺材后面是更高的香案,香案后就是江家历代先祖的牌位。
而遥远的两侧的墙壁就是壁画,但由于完全笼罩在阴影中,只能看清些许色块,毫无细节可言。
“不对劲。”
季鲤发现了问题。
他从进入江家开始,就一直思考并留意着江府的布局。
刚刚在祠堂的前院时,他就估计了下祠堂的外部规模,明显比眼前的祠堂内部还要大上不少。
这说明在这祠堂的背后,一定藏着些隐藏的空间。
他慢步走到了棺材后的香案前,上面点着一长两短的三柱香,这里恰好是光圈的极限范围,再往前就是朦胧的黑暗了。
他停了下来,在黑暗的边界前站定。
提示二和直觉都告诉他烛火在夜晚是有一定作用的,那么此刻至少明面上的作用是照亮一片区域。
所以季鲤不打算踏入黑暗中。
他极其自然地、带着一丝对祖辈的恭敬,伸手探向香案上方边缘。
指尖在昏黄与漆黑的交界处掠过,精准地捏住了那本蒙着薄薄一层香灰的族谱硬皮封面。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第一页,上面简单记载了江家祖先,江宗濂的生平事迹:
《延平江氏宗谱·卷一·先贤清源公事略》
清源公讳宗濂,字清源,号九峰逸叟。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籍。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公初授湖南永顺府同知,抚苗疆,革宿弊,民怀其德。尝闻永顺野老言,公夜巡峒寨,遇巫者行古傩仪,默察其要;后剿匪酉水,于悬棺得乌木秘匣,内贮前朝方士遗札。公谓此楚地镇煞古法,非俗流可窥,遂深藏之。嗣迁乾州厅同知、辰州知府,至署辰沅永靖道。凡廿余载,遇尸蛊异疠,公以秘术禳解,阖境安靖,吏民皆以“神君”呼,而公未尝自炫。
嘉庆十五年庚午,公致仕归闽,筑室九峰之阴。府东设“镇岳斋”,扃钥森严,非祭祖不入。公外则重修文庙,创培远义塾,凿江公陂溉田千亩。岁饥必开廪赈恤,泽被乡闾。
公于嘉庆二十五年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