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为了保护庙产,替袁在佛教界张目。
南禅虽说有五派七宗,可真正传承至今的,除了临济宗、曹洞宗和云门宗,其他宗脉法嗣几近断绝,或是干脆便彻底融入了其他法脉之中。
而在北宋时期,曾盛极一时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其实也是临济宗的分支,这便使得如今的临济宗,是唯一涵盖了全部七宗的活流派,在其下分支遍布中、日、韩乃至整个东亚。
更何况,临济演彻的身上,可是承嗣了临济宗第四十三世法脉、兼修曹洞宗和沩仰宗。
如此一来,于公,临济演彻为南禅道统之名,也要对杨猛发动道争,以天下禅宗视听;于私,身为禅宗泰斗,临济演彻距离禅宗法主之位,只差了那一件衣钵至宝木棉袈裟……
故而,临济演彻不得不南下洪州(南昌),以临济宗法脉禅主之名,通过洪州禅派的名义,召开了南禅法会,并邀请五派七宗隐世不出的武圣出山,誓要将禅宗至宝请回南禅,关键是此战胜者,还可得当政的袁世凯敕封。
无论杨猛如何看不上袁世凯,可他才是这个民国第一人,换做前朝,那也是九州共主之位。
菏泽神会,得了唐肃宗李亨敕封为禅宗七祖,才确定了南禅一脉的禅宗正统地位。
南阳慧忠也是做了唐朝三代帝师,才真正调和顿、渐之争,消弭南北两大禅教的对立情绪。
临济演彻若是能得袁世凯敕封为禅宗法主,即便在佛学禅理的造诣上,达不到禅宗二祖甚至五大宗匠的高度,可在后世禅林的记载中,称他一句‘冀州大士’绝不为过。
所以,临济演彻与杨猛之间的矛盾,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无法调和的,无关正邪胜负,而是涉及到法脉传承以及宗派道统的大事。
五派七宗法嗣虽传承艰难,可那只是禅理佛学,而其中一些隐脉的武圣,从晚清至今也不过一二年而已,这等历经两朝的禅林迭宿,难道就不想成就菩萨大士果位?
临济演彻南下之前,袁世凯便承诺过,禅宗竟然曾有过‘并州二大士’和‘洪州三大士’,如今出个冀州三五大士自然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一面是修行一生也未必可证得的菩萨果位,一面是素不相识的对立之人,谁会只因一件木棉袈裟,就甘愿奉杨猛这般武夫出身之人,为当今禅宗法主?
所以,徐树铮的阳谋布局,在临济演彻的穿针引线之下,可谓是水到渠成,甚至为了让五派七宗减轻顾虑,只需他们拦在去湖北的必经之路上,便可将杨猛一举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