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
悟时超十地三成,凝滞了四生六道……”
《西游释厄传》第八回,如来佛祖唤聚诸佛,开设“盂兰盆会”,这首《苏武慢.试问禅关》便在开篇,其取自元彭致中编集《鸣鹤馀音》,底本出处《正统道藏》,作者冯尊师。
这首词可谓引经据典,以道释儒家着名典故和禅宗公案为例,暗喻盲目修行,终将虚度光阴,呼应了禅宗“破除虚妄”的主题。
在南禅五派七宗的眼中,杨猛如今一身功夫虽是天下无敌,可在禅宗佛学上的修行,单凭那一件木棉袈裟,即便得承衣钵明心见性,其成就也远远无法与禅宗五大宗匠相比。
更不要说,五大宗匠之后,又出了马祖道一这等与六祖慧能并称禅宗二祖的在世佛陀。
毕竟杨猛的天资再高,也难以超越当年的永嘉玄觉,达到‘一宿觉’的地步。
所谓‘一宿觉’,便是禅诗鼻祖永嘉玄觉,早年曾精研天台止观,后参访曹溪初见六祖慧能,师徒二人便以禅锋互答即悟,留宿一夜后,明心见性,得了禅宗顿悟不二法门返回浙江,世称“一宿觉”。
永嘉玄觉虽创永嘉禅,但其未独立成宗,而是将他的禅法融入了天台宗、临济宗和曹洞宗的修行体系,在明心见性后着有《证道歌》广传于世,其中便有“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等禅诗绝唱。
无论是从马祖道一传下来的洪州禅,还是后面衍生的临济宗、曹洞宗及天台宗,他们对杨猛的不满都已日久……
能够在禅法上有所成就,无一不是直指人心的绝顶聪明之辈,他们怎么会看不出,所谓杨猛隔代传承的‘七祖’之名,是在有心之人的捧杀之下,故意造出的舆论。
可又有谁规定,禅宗的大师就没有一丝贪嗔痴念?不会扶龙乘风,借势观火?
事实上,徐树铮能布下这阳谋,没有临济宗主动入局,甚至可以说是穿针引线,别说他一个皖系军头的谋主,便是袁世凯亲自说法,恐怕也未必能请动南禅五派七宗诸多武圣出手。
而临济宗之所以要主动入局,其中缘由颇为复杂。
袁世凯上台之后,北洋政府便颁布了《寺庙管理暂行规则》,佛教界面临着庙产危机,临济宗法脉法主,禅宗泰斗临济演彻大师,一边积极组织庙产兴学运动,一边不得不向民国政府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