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程潜此人,也是同盟会中文武双全的革命元老,十六岁便中了清廷的秀才,后有感书生难以救国,才弃笔投戎,考入了湖南武备学堂。
1904年,程潜公派赴日留学,先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后来又去了陆军士官学校的炮兵科深造,在留学期间,就结识了黄兴与渔父,并通过他们两人的影响,在次年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时,程潜任汉阳龟山炮兵指挥官,全程参与了武汉保卫战,深知袁世凯和北洋六镇的厉害,自出任湖南军事厅厅长后,便不断加强对湖南军队的教育和掌控。
不过,谭廷闿出任湖南总督后,便派唐乾远赴北京,秘密向袁世凯捐赠了一百万银元,而这勾兑政治妥协的行为,也让程潜看出了他的摇摆不定,开始收敛锋芒、低调行事……
等到袁世凯发布政令,遣心腹向瑞琮6月出任湖南省军政部长时,程潜对谭廷闿愈发防备起来,出行皆有心腹护卫,而在这股暗流影响之下,整个湖南省的立场,都渐渐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所以,此次与渔父的见面,程潜才不得不借着视察巴陵军务之名,暗中安排在了岳阳楼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几人进了岳阳楼,便看到程潜穿着一身大褂,戴着礼帽,站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雕屏前喃喃自语,彷佛在思考着什么,有些怔怔出神……
“颂云兄,自上次长沙一别,又显憔悴,看来湖南的军政形势,果真如兄长所言,愈发晦涩复杂了!”
渔父与程潜相识于微末,既是同年,又是同志,与黄、程之间的私交,犹在孙文之上,故而对他自是极为放心。
“我之担忧顾虑,只囿于湖南一地之军务政情,渔父兄才是胸怀天下,整日为了这个国家四处奔走,正如范仲淹先生所说,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
两人见面唏嘘了片刻,便聊起了正事,从王积庆所部的遭遇,到湖北谈判的迫切,明显看出了袁世凯得到了列强的财力支持后,已经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若是此次湖北谈判再次破裂,恐怕随时都会发动内战!
“我来巴陵之前,收到汉口老朋友的电告,上海都督府派往武昌保护渔父兄的警卫连,在途中遭遇武卫军野外演习,双方由于情报不通,产生了误会,继而打得两败俱伤,于昨日晚间全军覆没……”
“哦?伤亡如此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