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时期。
两个迫切需要相互帮助的国家,都看到了走中东通过伊朗的铁路运输物资的优势——可以规避U艇的袭击。
试图保持骑墙状态的伊朗一下成了被物理说服的对象,当时都被德国压着的英苏共同出兵(1941年8月25日),用泰山压顶的方式,直接给只有12万军队的伊朗干躺。
8月29日伊朗国王礼萨汗无奈下令停止抵抗,开始和英苏谈判。
最终在美国插手调停的情况下,虽然礼萨汗被流放到了非洲,但巴列维王朝也算是保住了龙脉。
新上台的礼萨巴列维(礼萨汗的儿子)在美国承诺给伊朗不亚于德国人的技术和经济帮助后,全面投入盟国怀抱。
英苏两国的部队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保护盟国的部队。
至于后面二战结束,英国驻军不按协议撤离依然赖着不走,给了美军以“帮助”的名义进驻伊朗,并开启美伊长达30年的“真·蜜月之旅”的机会就都是后话了。
PS:从这里看出来,买办政府不管舔的再好,其主子也不会真的去保护其“主权”。
PS2:苏联二战结束后其实也想赖着不走,但是在美英压力下还是撤走了,不过苏联的影响依然给这一地区在未来的冲突(比如纳卡战争)埋下了伏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毫无波澜的存在感
虽然二战结束后被苏联控制的波兰建立的新政府是由波兰共产党建立的。
但1939年的毫无波兰之后,常驻在英国伦敦的,由当时的波兰共和国建立的流亡政府也不是毫无存在感。
其领导的用各种方式逃出波兰的波兰共和国军队进行的境外与地下抵抗行动依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而这些部队中就有,本章出场的,按照西方舆论说法是固执的不与苏联合作的前波兰共和国俘虏,在1942年4月被苏联释放到中东地区后组成的受英国领导的波兰志愿军。
当然这支部队的名声,最终还没有一只叫做沃尔泰克的熊出名就是了。
PS:英法静坐战争保独就保了个流亡政府,战后还没给争取广泛承认,属实是帝国主义基操了。
这点与之后波兰流亡政府在得不到承认(包括英国也没承认)的情况下,被有心人“维持”到了苏联解体前,波兰共产党政府垮塌时(1990年)。
又在西方安排下,跳出来将当初波兰共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