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失联前传回的最后一帧影像,让地球联合航天局的全息屏幕泛起诡异的蓝光。影像中央,蟹状星云的脉冲星周围漂浮着半透明的花瓣,花瓣边缘的量子波动频率,与太阳系金属花的暗碱基序列形成完美共振。更令人震惊的是,花瓣中心浮现的星图里,太阳系的位置被标注着红色三角——这是卡佳笔记里“基因警戒区”的符号。
“它们在拆解探测器的同位素电池。”伦敦星际通讯中心,伊芙琳·琼斯博士的机械义眼闪烁着分析光轨。这位专攻量子生物学的科学家,右手臂是用卡佳团队遗留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义肢,肘部的齿轮纹路与月球金属藤的节点完全吻合。当她将义肢贴在数据接口上,屏幕突然弹出1977年的加密指令:“卡佳私人项目‘信使’——向银河系发射基因信标,标记太阳系为‘平衡实验区’。”
伊芙琳的祖父曾是NASA参与“旅行者计划”的工程师。1978年,老琼斯在调试探测器时神秘死亡,实验室留下的青铜齿轮里,封存着半缕银色星尘——此刻正顺着伊芙琳的义肢血管流动,在她的锁骨处凝结成微型金属花。“祖父的日志说,卡佳在信标里藏了‘星际免疫协议’。”她调出探测器的飞行轨迹,“但现在的信号显示,协议被修改过,添加了‘清除指令’。”
通讯中心的警报突然响起。全息星图上,蟹状星云的量子花正在分裂,子实体沿着旅行者一号的航线向太阳系移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2%。伊芙琳的义肢突然发烫,齿轮转动的频率与脉冲星的周期完全同步,锁骨处的金属花投射出老琼斯的影像:“卡佳的助手马克洛夫偷偷修改了信标,他认为人类不配掌握平衡法则。”
突尼斯撒哈拉沙漠的考古现场,阿米尔的沙铲碰到了坚硬的金属。这个柏柏尔族考古学家的家族世代守护着“星尘之墓”,当他拂去覆盖在物体表面的黄沙,露出的青铜沙漏上,雕刻着与量子花相同的星图——漏颈处的齿轮纹路,与伊芙琳义肢的肘部完美咬合。
“碳十四检测显示是1976年的造物。”阿米尔将沙漏倒置,里面的银色沙粒突然悬浮,在阳光下组成蟹状星云的图案。他的祖父曾在沙漠中救过一个坠机的苏联宇航员,对方留下的日记里写着:“卡佳预见了信标被篡改,在沙漠埋下‘反向信标’,用柏柏尔人的血脉作为钥匙。”日记的最后一页,贴着张卡佳与马克洛夫的合影,两人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个相同的沙漏。
沙漏突然开始倒计时。银色沙粒漏完的时间,正好是量子花预计抵达太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