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七号探测器坠入木星大红斑的前七分钟,传回了令地球联合航天局沸腾的影像。朱诺号轨道器捕捉到的红外光谱里,气旋中心漂浮着无数银色孢子,它们在氨冰云层中聚合成花形,花瓣转动的频率与太阳系金属花基因序列的碱基对排列完全同步。
“孢子外壳有碳纳米管结构。”东京航天中心的全息投影里,佐佐木雪绪正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样本——这是探测器在解体前弹射的最后舱段,“基因测序显示,它们携带的碱基对是地球金属花的17倍,其中12%是从未见过的‘暗碱基’。”她的白大褂袖口沾着荧光染料,显微镜旁的青铜令牌碎片正在发出蓝光,与木星影像产生共振。
这个日本基因学家的祖父曾是卡佳的学生。1974年,佐佐木一郎在京都大学的实验室里神秘失踪,只留下本加密笔记和半块刻着螺旋纹路的令牌。当雪绪将令牌贴在探测器数据接口上,屏幕突然弹出1973年的实验录像:卡佳站在巨型离心舱前,手里的培养皿漂浮着银色孢子,一郎的声音在画外响起:“木星的高压环境能激活‘星尘基因’,但瓦西里说这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警报声在航天中心响起时,雪绪正在解析孢子的运动轨迹。全息星图上,木星的红斑与火星的青铜锚点、地球的安第斯矿脉连成了新的三角形,三角形中心的太阳表面,突然出现与孢子花纹一致的黑子群。“它们在向太阳移动。”她调出伽利略七号的最后传输数据,“孢子的推进方式不是引力捕获,是主动的基因导航。”
实验室的培养舱突然震颤。雪绪注入的营养液里,银色孢子正在分裂,细胞壁上浮现出与她瞳孔相同的褐色斑点。当她伸手触碰舱壁,孢子突然停止运动,在液体中组成日语的“警告”二字。更诡异的是,祖父的笔记自动翻开,空白页上渗出银色墨水,勾勒出太阳内部的结构图——核心位置标注着“基因熔炉”。
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的太阳观测站里,阿琉伊的熔岩测温仪正在疯狂跳动。这个波利尼西亚天文学家的祖父曾是卡佳的观测助手,家族世代守护的火山岩画中,记载着“太阳开花”的传说。当他将祖父遗留的黑曜石令牌贴在观测镜上,日面突然浮现出巨大的金属花虚影,花瓣的褶皱里藏着与木星孢子相同的暗碱基序列。
“日冕物质抛射的轨迹变了。”阿琉伊的手指划过全息投影,太阳风形成的粒子流正在向木星方向偏转,“就像有只无形的手在引导它们。”观测站的老电脑突然启动,屏幕上跳出1975年的观测日志,祖父的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