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哦!”陈应苦笑道:“这不是准备进宫吗!”
\n
“进宫,你是想求父皇开恩?”李秀宁原本还非常紧张陈应,可是当她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就不担心了。不过,送给陈应的钱财,她倒没有想着要收回去。
\n
陈应摇摇头:“不是求情,而是想求一道特旨。让陛下准我办钱庄!自大业隋祚衰微,天下纷乱,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尘烟,冲州撞府,攻城掠地,说到底最惨的还是普通百姓。如今各地百姓,大都连种子都没有,更别提犁、锄、耕等物资了,我打算建立一座钱庄,向穷苦百姓贷,鼓励他们发展农耕。”
\n
陈应口中的钱庄,事实上就是银行。在唐朝时代,事实上也有钱庄了。不过存钱没有利息,反而要少一定的保管费,而且还不能异地存取。
\n
陈应要建的钱庄,虽然挂着钱庄的名头,事实上却是后世的银行,银行在扶持农户的小额贷款方面,是天然的弱项,其真正的强项在于扶持工商业的发展。
\n
没有银行的时候,朝廷有十万贯,只能做十万贯的事情,即使增加税收,一时间增加幅度也有限制,而且无节制的加税,只会激起民间的逆反,同时也会透支朝廷的公信力。每一个朝代的灭亡,事实上都是因为朝廷的公信力度透支干净了。
\n
只要朝廷的公信力还在,哪怕国都被攻破,皇帝被抓,国家一样不会亡。比如东晋和南宋,都是这样的原因。西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俘虏了,按说西晋也该灭亡了,可是抚军将军秦王司马邺被司空荀藩、豫州刺史阎鼎、河阴令傅畅等拥立为帝。三年之后,司马邺被刘曜逼降,后被迫自杀。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被王导、王敦等人拥立为帝,后来王敦不满司马睿排挤他,起兵攻陷建康,可是天下勤王之师围攻王敦,王敦也落得兵败自杀。后来苏峻、祖约又发动叛乱,皆被镇压。
\n
一朝三迁国都,六次被敌人攻破,王朝却没有被灭掉,东晋也是历史上的奇葩。当然就是因为朝廷的公信力仍在。南宋也是如此,可是明朝因为东林党与宦官过分透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