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份算法偏见案例,有个外卖骑手因为迟到三次,信用分被调到最低,连医院挂号都受影响。"
镜面突然亮了,映出两人凑近的脸。林夏看见自己的白大褂袖口沾着咖啡渍,而陈默的工装上,别着枚"伦理艺术计划"的纪念徽章,边角已经磨圆了。
媒体探班日当天,展厅里挤满了镜头。林夏躲在控制室,看着屏幕里的"偏见棱镜"正常运作——穿高跟鞋的女记者被标注"情绪化倾向:中",戴金丝眼镜的男编辑则显示"决策理性度:高"。当张诚带着公关团队出现在入口时,林夏的心跳漏了一拍。
张诚径直走向装置,对着镜面整理领带。系统立刻弹出:"智算集团高管,关联争议事件:17起"。他身后的公关总监脸色骤变,伸手想挡镜头,却被张诚按住。"有意思。"他盯着镜面,突然笑了,"但艺术终究是艺术,现实里,我们的系统让城市效率提升了23%。"
话音刚落,所有镜面突然切换了画面。外卖骑手的实时轨迹图、被拒贷者的申诉信、深夜在写字楼猝死的程序员考勤记录——陈默悄悄接入的真实数据库,像潮水般淹没了镜面。张诚的脸在流动的信息里忽明忽暗,直到一段录音响起:"那些因为信用分被拒的人,本身就是社会的累赘。"
控制室里,林夏看着陈默操作的手在发抖。他设置的播放列表里,最后一段是她在听证会上的发言:"效率不该是碾压公平的压路机。"周明推门进来,手里捏着份紧急通知——智算集团刚刚发声明,说装置侵犯商业机密。
"他们怕了。"周明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林夏却注意到屏幕角落,有个坐轮椅的小男孩正仰着头,看镜面里那个和自己一样的身影,被温暖的橘色光芒包裹。
闭馆后,陈默在镜面阵列旁铺了块毯子。他从背包里掏出投影仪,把观众留言投射到墙上——"原来我总被推送低价商品,是算法觉得我买不起贵的我妈妈的简历总石沉大海,因为系统默认女性优先度低于男性"。林夏数到第47条时,陈默突然说:"我爸以前是外卖骑手,因为信用分问题,生病都不敢去大医院。"
镜面反射着两人的影子,在留言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林夏想起周明说过,他们收到过一封特殊的信,来自个用手语"说"话的女孩,信里画着无数个被红线框住的自己。现在,那幅画被做成了电子屏保,循环播放在"偏见棱镜"的待机界面。
张诚的律师函最终没送到。因为第二天,智算集团的内部员工,匿名发布了信用评分系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