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塞米纳特意要求加入"海洋生态补偿"章节,规定每次采集活动都必须预留10%的资金,用于当地的海洋保护项目。
签约仪式定在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举行。当塞米纳代表斐济在公约上签字时,他带来的那支用传统贝壳雕刻的钢笔,在聚光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笔身上刻着的海洋生物图案,与公约文本上的DNA双螺旋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马库斯·索恩作为企业界代表出席了仪式,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蓝螺旋公司已成立专门的海洋伦理委员会,将重新评估所有涉及海洋基因的研究项目。周深注意到,他西装口袋里露出的手帕上,印着公约的核心条款摘要。
四、蓝色正义的实践
公约生效后的第一年,塞米纳在斐济建立了南太平洋首个海洋基因研究中心。中心的实验室里,既有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也有展示当地传统海洋知识的文化墙。来自波士顿的科研团队在这里开展合作研究时,必须先在当地社区举办工作坊,解释研究目的和可能的应用方向。
"上个月我们收到了第一笔技术回馈资金,"塞米纳站在新建的海洋保护区了望塔上,指着远处正在安装的监测设备,"足够支付三年的珊瑚修复项目费用。"更让他欣慰的是,某国际药企根据公约,在斐济建立了抗疟疾药物生产车间,当地生产的药品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三分之一。
在莫桑比克,基于深海古菌开发的新型抗生素生产线已经投产。按照公约规定,该生产线每年需向当地卫生系统提供价值两百万美元的药品,同时为莫桑比克大学的药学系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师资培训。"我们的学生现在可以直接参与基因编辑实验了,"药学系主任在视频采访中展示着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不再是只能看着外国科学家操作。"
周深在一次回访中,看到了最令人动容的场景:在马达加斯加的乡村诊所,当地医生正在使用基于本土海洋生物研发的皮肤病药膏,药盒上同时印着国际通用药品名称和当地传统名称。诊所墙上的宣传栏里,贴着公约的简化版图解,用当地语言解释着为什么这些药品能以低廉价格供应。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某欧洲公司试图通过在公海设立浮动实验室来规避公约限制,被国际海洋法庭裁定违反"善意原则"。更复杂的情况出现在基因资源跨界分布的海域,最终通过建立区域共享基金的方式解决——基因收益按不同海域的贡献比例分配给相关国家。
在公约签署两周年的庆典上,伊莎贝拉展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