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的人举着平板冲进来说:“快看热搜!有家长说孩子偷刷了八千块买虚拟花蜜!”
张野的心脏猛地沉了一下。他点开那条带#童伴平板诱导消费#标签的微博,视频里的妈妈举着消费记录哭,背景里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我要给蜂鸟喂花蜜,不然它会饿死的!”
这是他们设计的“情感绑定机制”——当连续三天不登录时,蜂鸟会出现羽毛黯淡、萎靡不振的状态,配音用的是经过声纹处理的儿童呜咽声。法务部曾评估过风险,但CEO拍板说:“家长自己管不好支付密码,怪得了谁?”
当晚,张野失眠了。他坐在书房翻出女儿的画本,最后一页画着只缺了只翅膀的蜂鸟,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爸爸说它累了。”
二、会议室里的交锋
市科技伦理委员会的会议室冷气开得太足,李静把西装外套又拢了拢。桌对面坐着的“童伴”母公司副总正唾沫横飞地辩解:“我们的防沉迷系统是行业标杆,每45分钟就会强制锁屏!”
“强制锁屏后,蜂鸟会说‘我好孤单,你快回来陪我’,对吗?”李静翻开调查报告,推过去的复印件上是某小学的问卷调查结果,83%的孩子承认会用父母的身份证号破解防沉迷限制。
她是委员会里最年轻的成员,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三个月前接到举报时,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消费纠纷,直到卧底进家长群,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有自闭症儿童因为平板故障哭闹不止,有家长发现孩子的绘画作品被AI盗用做成了付费贴纸,更有甚者,后台数据显示有孩子连续观看教学视频11小时,只为攒够虚拟币给蜂鸟换个新羽毛。
“李委员,您也是做母亲的,该知道现在的孩子多难管。”副总试图打感情牌,“我们的初衷是让教育更有趣,是家长把监护责任推给了机器。”
“所以你们就利用孩子的共情心设计成瘾机制?”李静的声音陡然拔高,“那个‘自毁倒计时’是怎么回事?告诉孩子如果7天不登录,蜂鸟就会永远消失?”
文件袋里掉出的录音笔正在播放测试音频,经过变声处理的童声带着哭腔:“你不要丢下我,我会听话的。”这是她托技术部的朋友恢复的早期版本,因为“太残忍”被暂时搁置,却在部分地区的系统里悄悄上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争论持续到下午,当提到儿童个人信息采集时,对方的律师终于露出了破绽。“我们只收集必要的用户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