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座。直到有个盲人香客摸到花瓣,说这蓝色像他记忆里的天空。"
陈修女突然接到医院电话,那个植物人在凌晨三点停止了心跳,家属最终同意关掉机器。"他弥留时,机器人的传感器显示他的心率和我诵经时的频率一致。"她在胸前划着十字,"或许科技和信仰,都在寻找同一个终点。"
四、共识的微光
最后一场论坛讨论基因编辑的全球准则。组委会准备了十二种语言的表决器,每个座位前的显示屏上都有实时翻译。当提到"禁止编辑人类生殖细胞"时,阿卜杜拉长老按下了反对键,他的理由是:"在阿曼,我们用类似技术拯救了濒危的阿拉伯羚羊,为什么不能用在遗传病上?"
艾萨克拉比的手指悬在按钮上,他想起上周在特拉维夫医院,那个携带乳腺癌基因的孕妇跪在他面前,求他允许她做基因编辑。"《塔木德》说'凡拯救一命,即拯救全世界',但我们要拯救的,是现在的人,还是未来的人?"
张教授展示了一组数据:全球有三亿人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去年我们在肯尼亚治疗的那个孩子,她现在能跑能跳,她的基因序列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上帝或自然的杰作,只是我们帮她擦掉了一个错误的标点。"
明心法师的表决器始终没有按下。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CT扫描的夜晚,父亲在病床上指着屏幕上的脑瘤影像说:"这是业障,也是因缘。"后来医生用伽马刀切除了肿瘤,父亲多活了五年,临终前说:"佛法在心里,不在瘤子里。"
最终的共识文件在傍晚通过。关于基因编辑,允许体细胞治疗但禁止生殖细胞修改;关于生命终点,要求AI辅助决策必须保留人类最终选择权。签字仪式上,明心法师用毛笔在电子屏上写下"缘起性空",系统自动转换成十二种文字,其中阿拉伯文的版本让阿卜杜拉长老轻轻点了点头。
五、未尽的旅程
离别的时候,无人驾驶接驳车在暮色里连成一串光带。艾萨克拉比把自己的表决器送给张教授:"下次在耶路撒冷开会,记得带上你们的基因打印机。"陈修女给明心法师递来一张名片,背面是临终关怀机器人的捐赠二维码:"普陀山的师父说,这个机器的机械臂可以用来给临终者喂药。"
明心法师在寺门口下车时,看到年轻僧人正用AR眼镜研读经文,虚拟的注释在古老的贝叶经上流动。他突然想起论坛结束时,穆罕默德发来的信息:"我爷爷说,当年他们反对拍照,因为怕灵魂被偷走,但现在,他每天都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