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摆着电子木鱼,明心法师敲击时,声波会转化成数字信号存储在云端。对面的天主教医院院长陈修女正调试着临终关怀机器人的参数,这个银色的机器能模拟人类的体温和心跳。
"上个月我们用ECMO延续了一位植物人的生命,他的家属坚持要等奇迹。"陈修女展示着病例报告,"但根据教宗方济各的讲话,过度干预违背了上帝对生命的时间安排。"她按下机器人的开关,机械臂捧着一杯水递过来,动作温柔得像真人。
坐在角落的印度教学者施瑞达har摇了摇头,他脖子上的三股线代表着生命的三个阶段:"在瓦拉纳西,我们相信死亡是解脱的开始。去年有硅谷公司想在恒河边建临终关怀中心,用VR技术模拟轮回场景,这简直是对摩克沙的侮辱。"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女儿发来的信息,她正在波士顿攻读生物伦理学博士。
明心法师转动着念珠,想起去年在ICU病房的经历。一位信徒临终前要求拔掉呼吸机,家属却坚持使用人工智能生命维持系统。"弟子问,何为善终?"他看向众人,"佛陀说'生老病死皆苦',但苦的根源,是执念还是技术?"
张教授的平板电脑突然亮起警报,是医院发来的紧急通知——他们治疗的那个基因编辑婴儿出现排异反应。他起身致歉时,注意到陈修女正在用念珠轻敲机器人的传感器,仿佛在为机器祈福。
三、深夜的对话
晚餐后的茶歇在露天庭院举行。月光透过全息投影装置,在地面投射出不同宗教的星空图。艾萨克拉比正在给年轻的佛教徒讲解《塔木德》中关于"拯救生命"的段落,他手机里存着孙女的照片,那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去年接受了基因治疗。
"你们在胚胎阶段就修改基因,和堕胎有什么区别?"一位福音派牧师突然发问。张教授放下茶杯,调出三维基因图谱:"我们修改的是致病基因,就像从麦粒里挑出稗子,这在《马太福音》里,难道不是允许的吗?"
阿卜杜拉长老的学生穆罕默德突然插话,他的智能眼镜实时翻译着每个人的话:"《古兰经》说'他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代治不是改造。"他展示着手机里的视频——迪拜的人工降雨系统正在工作,云层中穿梭的无人机拖着银色的碘化银焰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心法师指着不远处的荷花池,那里的睡莲是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蓝色品种:"三十年前,我们寺里的荷塘只种粉色睡莲,因为佛经里说那是观音的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