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天平
凌晨三点,城市的光污染在云层上晕染出一片暧昧的橘粉色。《前沿周报》记者林夏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后台数据,指尖在键盘上悬停许久,最终还是按下了发送键。
标题《纳米机器人失控?首批临床试验者出现记忆紊乱》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寂静的网络世界激起层层涟漪。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咖啡杯底最后一口冷掉的液体泛着苦涩的铁锈味——这是她连续第三晚为了追这个热点熬通宵了。
一、失控的报道
"林夏,你火了。"主编的电话在清晨七点准时响起,背景音里夹杂着报纸印刷机的轰鸣,"头版头条加印五万份,网站点击量破百万,这篇报道要拿季度最佳了。"
林夏对着镜子扯出一个疲惫的笑。三天前,她接到匿名爆料称,某生物科技公司开展的纳米机器人脑部治疗试验中,有三名患者出现短期记忆衰退。她赶到医院时,正撞见一位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地拍打医生,那句"你们把人治得连自己孩子都不认得了"被她精准地捕捉进录音笔。
报道里,她详细描述了患者家属的泪水与医生的闪烁其词,引用了某高校伦理学教授"技术滥用可能导致人类认知危机"的观点,却对公司发布的临床试验报告中"记忆紊乱发生率低于0.3%且均为可逆"的结论一笔带过。
"可是主编,"林夏望着窗外渐渐拥挤的早高峰,"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那个教授其实是研究科技史的,他自己都说对纳米技术不太了解。"
"读者要的是真相的冲击力,不是数据的堆砌。"主编的声音陡然拔高,"你知道多少人在转发这篇报道吗?连卫健委都发文要求彻查了,这就是媒体的力量。"
挂掉电话,林夏点开社交媒体。#纳米机器人恐成记忆杀手#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第一,评论区里充斥着"抵制所有纳米医疗科技发展太可怕了"的声音。有网友翻出十年前某部科幻电影的片段,将其中机器人失控的情节与现实混为一谈。
下午,她收到了那个生物科技公司的公关邮件,附带着完整的临床试验数据和三位患者的最新复查报告——其中两人的记忆已完全恢复。邮件末尾写道:"我们理解媒体监督的重要性,但片面报道引发的恐慌,正在让 hundreds of 等待治疗的患者失去希望。"
林夏盯着屏幕上的"hundreds of",突然想起采访时看到的那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孩。他母亲说,孩子患了罕见的脑部遗传病,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