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朱熹也挺明白事,这么一本巨著,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就好。
\n
可话虽然如此,什么没有捞到,也迫使朱熹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哪错了。
\n
这些日子他似有所悟,毛病就在《靖康大典》上面!
\n
赵桓希望修书,是修出一套可以流传天下的大书,可以给各行各业定规矩,可以推动大宋向前发展。
\n
结果呢?
\n
这帮人修成了囊括各种古籍的鸿篇巨制。
\n
倒不是说这种集书不好,而是说没法普及,就算是顶尖儿的翰林,也未必有功夫读完。而且就算读完了,又能怎么样?
\n
还是一团乱麻,距离赵桓要的教化天下,还差得太远了。
\n
说到底,就是不接地气,南辕北辙。
\n
知道了缘由,朱熹都冒冷汗了,生怕赵桓跟他算账。
\n
不过赵官家还是很宽宏的,并没有过多发脾气,只是决定舜巡天下。朱熹能察觉出来,这里面一定有所关联。
\n
他还是很老实没有过多废话,免得给自己惹祸。
\n
赵桓说走就走,没有过多停留,在中秋之前就动身了,连月饼都没吃。从北京南下。很多人都以为官家会走开封,去故都瞧瞧,哪知道赵桓竟然直接走了齐鲁大地,选择了济南府南下。
\n
而赵桓到了济南府之后,身边多了一个人,正是宗颍。
\n
“这么多年了,朕给你写了好几封信,要你入朝,怎么一直没有动静?”赵桓一开口,把朱熹吓了一跳。
\n
面前这个小老头架子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