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赵桓决定行舜巡之事,可不是随便来的。大舜在位的时候,定下了每五年出巡一次的规定。也就是皇帝到地方上,奖功罚过,处理事务,会盟诸侯……总而言之,皇帝是不能坐守都城,当个宅男的。
\n
只不过这种上古时候的规矩,已经默契地被群臣忘掉了。每每夸奖三代之治,效仿古之贤君的时候,是绝口不提舜巡的。
\n
当然了,赵桓不是谁都能欺负的,甚至他的这次行动还能成为日后的祖制,也算是给后世子孙造福,不用被群臣控制。也只是可能性而已,毕竟万一懦弱无能,自己不争气,谁也没法子。
\n
赵桓决定南下,朝中诸公,主要的臣子,他是一个都没带。跟在赵桓身边的只有刘晏和刘錡两个武臣,贴身护卫。
\n
另外还有陆游,以及朱熹等年轻文臣。
\n
陆游在这几年里,已经混成了天子近臣,十足显贵。
\n
至于朱熹,他现在还是在国子监挂着职位,并没有正式官职。但谁都知道,他是天子面前的一支笔,也是前途无量,甚至有人断言,朱熹有朝一日必定宰执天下。
\n
只不过朱熹自己清楚,他距离宰相不是近了,而是更加遥远了。
\n
这个毛病就出在了《靖康大典》的上面。
\n
赵桓主张修书,这事情从很早就开始了,最初有衍圣公孔端友,有吕好问,胡安国,甚至有杨龟山等人参与。
\n
就连赵佶都修了一本通识。
\n
在三年前,朱熹升任了大典的副总裁,属于最后把关的重要人物。
\n
按理说凭着修订大典之功,朱熹可以瞬间平步青云,但是对不起了,赵桓连个正式的职位都没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