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他们,可也后继乏力,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
再说了,李主任能挺得过明年,在集团一把手的位置上最多也就再干两届。
七年时间谁敢保证集团的组织生态格局不会发生变化,李主任的心思不会变?
七年以后,十七家企业兼并进来的干部也在集团工作十年了,哪里还有亲疏远近,都是集团的干部啊。
所以说时间越久,他们作为红星厂干部的光环越弱,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
李学武在接班人的竞争中有着绝对的年龄优势,更有着工作能力上的优势。
可以预见的,红星钢铁集团的未来还在李学武的身上,就连李主任都这么觉得,他们又怎么好违背李学武的意愿。
这个时候不仅仅徐斯年要思考,营城船舶和港区的干部也在思考。
能抱住这条大腿,努力在集团工业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一定有机会得到他的青睐和信任,从此平步青云。
这又是李学武的一记阳谋,既收获了辽东干部们的支持,又给予了他们希望。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干工作,干事业,他们可以喊着为人民服务,为红星钢铁集团发展奉献青春,但实际一点呢?
李学武在大环境之下不可能开先河给他们物质奖励,那就要强调精神刺激。
荣耀、职级、待遇,这些才是集团干部们持之以恒追求的核心动力。
现阶段他们在想李学武想要什么,李学武又何尝不在想他们想要什么呢。
双方最终会在一个平衡点上互相妥协,就像现在的徐斯年一样。
-----------------
座谈会开到了晚上九点半,徐斯年又陪着李学武在招待所里谈到了十一点。
“京城、津门和营城乃至是钢城,绝对不仅仅是脑袋、屁股和手的关系。”
李学武扇了扇眼前飘过的烟雾,微微皱眉强调道:“营城港区你暂时就不要想了,先把手里的工作抓好。”
徐斯年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听李学武说了好一会儿,这才问道:“这是李主任的意思?”
“你让我怎么回答你?”
李学武瞪了他一眼,道:“你是第一天参加工作还是怎么着?”
徐斯年苦大仇深的脸皱在一起,跟杨白劳要卖闺女一般。
“你要跟我讲功劳和苦劳?”李学武见他不说话,冷哼一声说道:“地球离了谁都转,你信不信我这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