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北宋名相刘沆乃是是其十四世远祖,八世祖由吉州徙居茶陵,祖父刘养为元朝翰林学士,《平野先生集》就是刘养所写,传於天下;其父刘石田,元顺帝至元戊寅年仁主郴州永兴簿,深受当地百姓爱戴,长兄刘耕孙、仲兄刘燾孙,从兄刘兴孙、刘裕孙兄弟五人皆仕元,依我看刘三吾是目前最適合担任皇孙师傅的。”
\n
有官员出列躬声道。
\n
“刘三吾虽为大儒,但却並未有过教人经验,李希顏同为当世大儒,甚至陛下就曾召其入宫,担任诸皇子师,这天下难道还有比李希顏更合適的人吗?”
\n
“呵呵,我认识一人,乃浙江金华名儒,目前担任翰林待制,名为吴沉,也堪称当代名士大儒!”
\n
朝堂上倒是热闹了起来,诸多大臣们为了能把自己认识的、或者与自己交好、亦或者能成为同派系的人弄入朝廷,担任皇孙的大儒,不断的推荐名人,左一个大儒、右一个大儒,这么半会已经至少说出来十几个大儒了。
\n
实际上,也就刘三吾、吴沉、李系顏等寥寥数人,堪称大儒罢了。
\n
看著群臣陆续给出人选,朱元璋时而皱眉,时而沉思,这些人他倒是都有所了解过,当年起兵过程中他手底下儘是淮西官员,这群人打仗確实是挺能打,但文治方面確实是太差了,因此他想尽办法招揽天下人才,浙东系就是这个时候诞生並且逐渐扩大的。
\n
群臣们给出的人选,他都有所了解过,不过这些人都差强人意。
\n
若是给朱允熥、朱允炆找老师,那么这些人確实都可以,可关键是给朱雄英找老师,那就要认真一些了。
\n
正当朱元璋思索,群臣各抒己见之时,有人说出了一个人,顿时朝堂寂静无声。
\n
“陛下,臣觉得,戴良此人最合適。”
\n
开口说话的也是个小官,可他说的『戴良』这两个字,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