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理所应当的也该有第二日。
\n
该不会,这两个傢伙还藏了东西吧?
\n
他对於今日的考题很感兴趣,而且也確实这两道制度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凡,对於大明有著显而易见的作用。
\n
“是。”毛驤道,隨著他刚准备离去,朱元璋似想到了什么,吩咐道:“你去將工部尚书唤来,就言来乾清宫商议黄河水患之事。”
\n
“同时,去请李善长过来。”
\n
“记住,要让李善长先到乾清宫,听清楚了吗?”
\n
老朱这番嘱咐,毛驤立刻记在了心里,也没有想具体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他所该想的。
\n
朱標在旁倒是若有所思,估计陛下这是又要使用君王手段了。
\n
要好好学习一下。
\n
半晌,韩国公李善长脚步匆匆的来了,他生於元延祐元年,现在已经六十八岁了,和王本等老官不同的是,李善长虽然年岁很大,老態龙钟,可格外精神。
\n
据说一顿还能吃两三碗饭。
\n
当今朝堂上,李善长依旧是第一人。
\n
洪武三年,朱元璋受其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n
並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n
当时被封公者,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六人,李善长位居首位,詔书中將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
\n
或许是李善长的身体確实出了问题,或许是李善长知道急流勇退这个道理,洪武四年他就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